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述评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30年,我们这样走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30年全面改革,30年闯关破隘。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

    54岁的张丽华至今还记得,30年前的12月18日,北京异常寒冷——

    “那天,会场里坐得满满的,人和人挨得很近。放眼看去,似乎只有黄色军装和蓝灰两色的中山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服务的张丽华,拎着大暖瓶守候在会场外。每次给邓小平续水的时候,张丽华发现他的杯子水都比较少,“他讲话多,喝水自然多一些。”

    当时,张丽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会议和以前的会议有什么特别不同。但很快,她就体会到了这次会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女服务员可以烫头了,上班的时候悄悄换上了漂亮的套裙,下了班可以穿喇叭裤了……

    30年前的那个冬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一声号角,奏响了中国变革的宏大乐章。

    一切,从此改变——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用“天壤之别”,形容中国农村30年巨变。

    艾恺至今仍然记得他刚到山东邹平的情景:“邹平县只有一条主街道。每到晚上,电影院前亮着盏灯,有一家卖花生米的摊位,这就算是当时的‘夜生活’了。但此后邹平的飞速变化让我吃惊。一年之后,县里就有了第一家咖啡厅。”

    邹平的变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改革,以其对生产力的解放,迅速推向城市;在经济领域率先突破的改革,又很快向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拓展。全面改革的推进速度超乎寻常,人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辞职”“下海”“承包”“万元户”“个体户”“股份制合作”……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镌刻着时代烙印,让人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观念大解放、精神大振奋和活力大迸发。

    这是改革方向不断明确的30年。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2006年北京的那个春天,让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华国至今难忘——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国家新一个五年发展安排时,惊奇地发现:文件里不见“计划”二字,而是以“规划”代替。

    “从计划到规划,这一字之改,准确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的功能定位,反映了中国发展理念、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的重大变革。”经历过在计划经济中生存滋味的刘华国对此体会至深。现在,他所经营的银桥乳业集团已从最初的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陕西规模最大的地方乳品企业了。

    国有大中型企业曾有令人炫目的辉煌,也曾一度成为中国改革攻坚的难点。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国企改革的思路日益清晰。

    如今,股份制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在逐步完善,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市场化机制在国企初步建立。大型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规模在扩大、实力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显著提升。2008年,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26家中国企业赫然入列,它们全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改革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各领域改革协调推进,才能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颁布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的监督;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大力发展以村委会直选为基础的基层民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消数千项行政审批项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留给人们的记忆不胜枚举。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涌现,强健着中国文化“软实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则把社会领域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几年前,一心想洗净脚杆泥当个“城里人”的农民曾华美离开家乡,跑到成都市去打工。而现在,她安心地留在村子里,当起了“农家乐”的女老板,甚至还从城里引回来一个“上门女婿”。

    曾华美所在的锦江区三圣乡发生的巨变,是成都市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大范围进行试点;全国城乡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一项项泽被民生的举措,在给社会建设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给亿万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改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30年的中国,改革成为激动人心的时代口号。它像一面旗帜,迎风飘扬,鼓荡起亿万人民的创造热情;它如澎湃洪流,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旧框框、旧机制、旧体制。

    1978年,一位外国记者看到上海一家照相馆橱窗里挂了一件新款的夹克衫,旁边的牌子上写道:“凡在本店照相者可穿这件衣服。”

    西方记者的嗅觉是敏感的,当时中国人穿的几乎都是一样的颜色,被国外讥为“10亿蓝蚂蚁”。

    然而,西方人没有想到,甚至连中国人当时也不会想到,此后的中国变化竟是如此翻天覆地。而产生这一切巨变的最根本动力,就是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新疆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文艺晚会和摄影书画展
· 山东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
· 邮政局18日将发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邮票
· 全总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 孙春兰讲话
· 历史契机等我们把握——写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 水利部16日隆重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干部大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