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2月25日电(记者李菲)民政部部长李学举25日在广州召开的2009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政部要努力提高优抚群体生活水平,解决突出难题,继续提高优待抚恤标准。
“优抚对象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群体。目前,全国有重点优抚对象610多万人,近年来,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保障标准仍然相对较低,退役士兵安置难仍然突出。”李学举指出,明年,中央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各级民政部门要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军休人员生活待遇、退役士兵扶持就业补助经费和一至四级残疾退役士兵建房补助经费标准。
“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方案和条例有望明年出台。”李学举说,各地要抓紧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研究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推广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办法,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保证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方案和条例的顺利实施。
李学举强调,对已出台的政策,要加大落实力度。对优抚医疗保障政策,要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逐步实行全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和残疾军人抚恤金“一卡通”工程。对复员退伍军人“五项政策”要坚决执行落实,对新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防止问题积压、矛盾激化,切实维护和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2009年我国农村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新华社广州12月25日电(记者李菲)民政部部长李学举25日在2009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说,目前,城市低保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面占城镇人口的5.4%左右,而农村低保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保障面占农村人口的4.4%。明年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李学举表示,城乡低保和受灾群众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目前,城市低保人数是2200多万人;农村低保人数是3900多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数有1400多万。今冬明春还有6100多万受灾群众。要加大救助力度,努力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
――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明年,中央为“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将增加中央低保补助资金,各地财政也会相应增加资金投入。
――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对一时生活困难的家庭,可先进行临时救助。
――切实落实分类施保措施。要按照“以收入定低保对象、按支出搞分类救助”的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和儿童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提高补助水平,重点予以关照。
――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和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切实做好当前救灾救助工作。在“两节”月份,要增加低保补差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发消费券,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有钱过节。
――进一步搞好政策衔接。在农村,要制定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低收入人群,要全部纳入扶贫范围,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在城市,要加强城市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低保对象自我发展、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在地震灾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加快后续救助和冬春救助资金的拨付速度,搞好后续救助衔接。及时将生活困难的灾区群众纳入冬春救济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明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供养水平
新华社广州12月25日电(记者李菲)“对孤老、孤残要以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核定供养标准;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避免出现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供养标准悬殊的现象。”民政部部长李学举25日在广州召开的2009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我国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的供养水平。
李学举说,特殊群体是社会福利的重点保障对象。目前,我国农村有“五保”人员570万和数十万城市“三无人员”,孤儿近60万,基本供养方式为集中和分散供养。目前,“五保”集体供养标准全国平均为每人每年1968元,分散供养的为每人每年1518元,孤老、孤残和孤儿的供养标准普遍偏低,一些地方其居住条件简陋。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要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扶持农村敬老院开展农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弥补资金不足”。李学举强调,凡社会捐助给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的款物,各地一律不得转冲抵消财政资金。坚决纠正以低保代五保的做法。
此外,要资助“三孤”人员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将他们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要坚决消除“三孤”人员无住房或住危房的现象。要将“三孤”人员住房优先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要特别注重改善分散供养的“三孤”人员的居住条件。要结合“霞光计划”“蓝天计划”“区县综合福利设施”建设等规划项目,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和敬老院。
李学举指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5亿,残疾人近8300万,还有一批因各种原因出现的困境家庭、困境儿童。各地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要求,采取资金补助与福利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使特殊群体得到更多的实惠,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