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2月30日电(记者齐海山、王晓明)吉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活力渐显,宏观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粮食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骨干、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粮食流通格局。
据吉林省粮食局局长祝业辉介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643户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上划、兼并、重组、破产、出售等方式,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任务的431户,占全部企业的67.9%,尚有212户正在分别履行上划、兼并、重组、破产、出售的相关手续。
据了解,吉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国家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后,没有及时随着形势的变化转变经营思路,固守计划经济时期的布局,大量资产闲置浪费,经营效益差,市场竞争乏力。
祝业辉说,通过改革,吉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宏观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了规模较大、粮源充足、交通便利、仓储设施比较完备的企业充实到储备粮体系,形成了对粮食购销的绝对控制力,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粮价和国家粮食安全。
祝业辉认为,市县虽然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但全省县县都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空白点,布局更加合理。截止到12月25日,全省累计入库新粮164.1亿斤,同比增加117.6亿斤。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93.1亿斤,同比增加81亿斤,占全部收购量的56.7%,真正起到了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通过兼并重组,吉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资源互补、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经营,不仅支持央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解决了一直困扰国有粮食企业信用等级低、收购资金筹措难的矛盾。在壮大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同时,非国有粮食企业也得到了有益补充,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骨干、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粮食流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