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岛内高度评价胡锦涛纪念《告台湾同胞书》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灵活务实 高瞻远瞩——
岛内学者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台北12月31日电(记者李凯 王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岛内引起强烈关注。

    岛内专家、学者指出,这是一个纲领性、前瞻性的讲话,提出了未来处理两岸关系的大政方针,最大地体现了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善意和诚意。

    总结过去 前瞻未来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教授说:“3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两岸由尖锐对抗走向和解的开端,自此两岸结束了武力对抗的时代,开启了和平;胡锦涛总书记31日的讲话则开启了新的时代,两岸关系将由前些年的严峻走向和缓,进入和平发展的机遇期,这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胡总书记的讲话对两岸关系作出了一个全局性的判断,在总结了过去30年来对台政策的基础上,为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提出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和清晰的发展目标。

    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副教授指出,这不是一个仅仅站在大陆方面的讲话,而是一个站在两岸关系制高点上的讲话,高瞻远瞩,具体务实,充满了善意,“相信台湾老百姓在寒冬听到这样的讲话一定点滴在心头”。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潘锡堂教授认为,胡总书记的讲话既与《告台湾同胞书》一脉相承,又前瞻未来,提出了具体措施,可以说是“总结历史,顺应潮流,体现善意,共创双赢”。

    务实灵活 充满善意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对此,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认为,这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务实而开明的作风。他表示,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若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大陆愿正面回应,以及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等论述,“都非常开明、开放,充满善意,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也体现了大陆方面的自信”。

    郑又平认为,胡总书记的讲话对于那些过去曾追随“台独”的人士和民进党,以“务实、善意的态度,向他们伸出了和平的橄榄枝。这是非常适时的,体现了高度的善意”。他指出,讲话准确地把握了台湾人民的思想脉搏,真正理解他们的心愿和感受。这一讲话,“符合台湾民众心中愿望”。

    建立互信 水到渠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问题”,郑又平认为这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没有协议,就没有长久的和平。胡锦涛六点意见中,建立互信是基础,其后几点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针对当前的情况,就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更加具体化的措施,当上述内容都顺利实现,两岸自然就水到渠成,可以达成和平协议。他说,胡总书记的讲话表现出浓浓的民族情感和对台湾同胞的深情。

    张五岳表示,胡总书记的讲话显示,两岸关系发展,一方面要优先从两岸人民的心愿和经济利益出发,另一方面也将在建立互信互认、和平发展的政治范围内解决。军事互信问题、国际空间问题、和平协议问题等都是比较复杂的、根本性的问题,需要两岸人民以高度智慧去面对、去解决。

    潘锡堂指出,胡锦涛的讲话为开辟两岸关系新局面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他认为,在今年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胡总书记的讲话意味着两岸关系有望进入突破的时代。

 
 
 相关链接
· 港澳各界人士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 各界代表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载 细数两岸"第一次"
·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