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自救迎接金融危机挑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1月10日电(记者王晓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陷入亏损。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吉林省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自救,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玉和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数量明显减少,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2008年1-9月份鸡肉平均价格每吨9395元,到10月份就跌到了8000元,11月份以后7500元,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每年影响企业效益1.5亿元。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伟介绍说,作为一个年产40万吨淀粉的大型玉米加工企业,淀粉市场价格下降、玉米原料价格上升已经把企业逼到了崩溃边缘。“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玉米淀粉下游淀粉糖、啤酒、味精、造纸等产业普遍不景气,淀粉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一路下滑,平均每月每吨下降50-100元。”他说,“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企业一直在亏损中运营,开工率明显不足,四季度总计亏损2000万元以上。”

    根据吉林省农委统计数据,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亏损,酒精深加工大约每加工1吨酒精亏损200元,每加工一吨淀粉亏损200-350元,目前较大深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半停产状态,实际开工率不足70%。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从5个方面积极努力,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陈玉和说,一是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差异经营,特色发展,实现生产、销售、服务差异化,努力开发国际、国内新市场;三是整合资源,采取灵活方式扩大生产加工;四是对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通过节约挖潜、优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五是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逐步按照一条龙项目的需求进行完善和配套,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推动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王伟介绍说,他们正在计划建设二期工程,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玉米深加工,在淀粉的基础上,生产聚乳酸,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等方面。他说:“努力改变单一生产淀粉初加工产品局面,让企业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是企业从长远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

 
 
 相关链接
· 吉林积极推进新农合建设实现全覆盖 农民得实惠
· 吉林:安全事故一次死30人以上 官员政绩一票否决
· 吉林:严肃整治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 确保司法公正
· 吉林将以停收两费为契机改革基层工商局(所)设置
· 吉林长春市将重点推进五大工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吉林财政收支超额完成2008年初目标 跃上新台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