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美在美国国务院签署有关文物保护谅解备忘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廖翊)2009年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周文重,与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戈利·阿玛利女士在美国国务院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17日,刚刚从美国参加签署谅解备忘录回国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根据谅解备忘录,并依照美国《文化财产公约实施法》,美国政府将限制以下考古材料进口到美国:原产于中国和代表中国的文化遗产、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结束(公元907年)的考古材料和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包括将由美国政府公布的清单上所列的各类金属物、陶瓷、石材、纺织品、其他有机物质、玻璃和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发许可或其他证件证明这种出口不违反中国法律的除外)。

    这个谅解备忘录所指受限旧石器时代物品的时限,从大约公元前75000年开始。谅解备忘录还明确了中美两国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董保华表示:这是中美双方作为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而采取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必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国家文物局介绍,多年来,受文化艺术品和文化拍卖市场高价位的吸引,以及国际文物商非法收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国际间文物走私案件屡禁不止,给包括中国在内众多国家的文化遗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即着手与美国政府就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的双边协定,进行多次沟通与磋商。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不仅是防止中国文物非法流入美国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动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行动。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打击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犯罪活动,并积极探索保障文物安全的长效机制,始终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参加多边和双边的国际合作,与各有关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此前,中国政府已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委内瑞拉等8个国家先后签署相关文物保护协定。

 
 
 相关链接
· 台办、文物局、福建省共同启动涉台文物保护工程
· 文物局在成都市召开全国文物保护工程经验交流会
· 大陆将启动涉及十余个省份的涉台文物保护工程
· 文物局专家评审通过河北鸡鸣驿城文物保护规划
· 国家投资近10亿元用于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 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展顺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