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李江涛)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北京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新形势,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万,再创历史新高。如此众多的毕业生,今年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据介绍,北京市领导多次听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题汇报,研究相关政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劳动保障局、团市委等部门密切配合,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两委重点工作之一。各高校将“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形成了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相互协调配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影响,北京市教委组织相关专家认真研判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深入到各高校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重点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加强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推动各高校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加强硬件建设,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示范性就业中心示范作用,在招聘信息、就业指导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信息。启动了“北京地区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益性系列双选会”活动,从2008年11月20日到12月20日,一个月内陆续举办34场“双选会”,提供约3万个就业岗位信息,用人单位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均免费参会。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与人事、劳动就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更细的指导服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