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齐中熙、王敏)进入春运以来,全国各大火车站人头攒动。面对急剧增加的高峰客流,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老百姓抱怨“一票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南站客流井然有序,出行的旅客可以从容地买票、进站、上车,非常方便。
通车运营半年的京津城际铁路以其强大的运输能力使旅客不再“一票难求”,往返穿梭京津之间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让人们享受了“人便其行”的舒适与惬意。无论是京津城际铁路,还是“和谐号”动车组,无不是中国铁路技术创新的成果。
就在六年前,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旅行时速只有62公里,重载铁路的牵引定数最高才达到5000吨,铁路客车的基本车型,是上世纪80年代引入的。
2003年6月,铁道部把“快速提升铁路装备水平”与“快速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并列为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进程的两大目标。而要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就像不断提速的列车一样,中国铁路技术创新的步伐从此开始加速。
――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科研人员和广大建设者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两年半以来,全线设备、人员、管理经受了季节变化的考验,确保了运输安全畅通,运送旅客600多万人次,货物500多万吨,为促进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藏铁路工程”科技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汲取前五次大面积提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试验,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我国既有线提速技术一举实现质的跨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总体要求,2004年,中国铁路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分散动力型动车组技术、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经过持续技术创新,我国机车车辆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通过统筹路内外资源,凭借国内巨大市场优势,实现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的低成本引进。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企业基本掌握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九大核心技术和主要配套技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批量下线,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秦铁路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秦铁路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列车,2008年运量达到3.4亿吨,今年的计划是3.8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高的重载铁路。
――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与运营实践,在高速铁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已成功运用到其他客运专线建设。
――铁路客站设计施工技术实现重大创新。铁路部门提出了“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铁路客站建设新理念,并实现了设计、施工的一系列创新。随着一大批设计先进、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体现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铁路客站陆续建成,人民群众的出行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新建和改扩建的现代化客站将达到548座。
――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技术迈上新台阶。适应既有线提速和客运专线建设运营需要,通过系统集成和自主研发,我国铁路已经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5分钟追踪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2),并构建了GSM-R移动通信无线传输平台,标志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向世界前沿迈出重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