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地震灾区春节见闻坚守、思念、坚强、温暖、心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陕西略阳:活动板房里听民声

    新华社陕西略阳1月26日电(记者段博、王世焕)大年初一早上,陕西省略阳县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记者来到略阳县城唯一的一处活动板房居民安置点--菜籽坝安置点,探访在活动板房里过节的乡亲,倾听他们的新年心声。

    略阳县是“5·12”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受灾最重的县区之一,菜籽坝安置点位于县城以北,安置的是在地震中房屋严重受损的城镇居民,333户1021名居民已在这里住了近半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板房里过春节。

    记者注意到安置点已经建起了管委会、临时党支部,治安室和医疗室也一应俱全。略阳县城关镇副镇长李旭东说:“为了保证大家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县委、县政府投资15万元,给每户居民配发了一个取暖炉,每户免费提供200元的取暖用煤。”

    走进安置区内,放眼望去,家家户户引出的烟囱顿时让人感到了温暖,不少住户还贴上了大红的春联,一派喜庆气氛。我们走进几家住户,聊起了不平凡的2008年。

    人物:任桂凤,48岁,家庭妇女

    任桂凤家的板房上下两间,一共24平方米。下面是客厅,上面是卧室。另外还有一间厨房和储藏室。记者走进一层的客厅,尽管房子面积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

    任桂凤家有4口人,丈夫和儿子、儿媳。原来在单位有40多平方米的老房。去年儿子从部队复员准备结婚,房子刚刚装修完就发生了地震,成了危房。祸不单行的是,孙子刚生下18天就夭折了。面对这样的磨难,我们没有听到她的抱怨,她的眼中充满着坚强,“儿子和媳妇还年轻,还有机会再生。”

    任桂凤说:“四川的灾情比我们重,只要人还在,就可以从头再来。”他丈夫是一名党员,地震时在四川阿坝一家矿场上班,当时就捐出了200元。任桂凤支持丈夫的举动,她说:“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帮助,有信心战胜灾难。”

    谈到2009年最大的心愿,任桂凤希望能够尽快明确城镇居民房屋损毁补助标准,早日搬进新居。希望儿子年后找到好工作,担负起家庭的担子。

    人物:白怀义,70岁,退休职工

    因为白怀义夫妇年纪大了,管委会给他们分配的两间板房全在一层。记者走进屋内,炉火正旺,一股暖意扑面而来。靠墙的地上,堆放着过节用的米、面、油等物品。

    白怀义老人是县铸管厂退休职工,今年的退休金提高了,每月他可以从社保中心领到1100多元。

    白怀义老人说:“城关镇的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地震时他们连自己家的事都顾不上,整天为我们操心,我们非常感激。”

    “老白的退休金已足够我们夫妇生活,现在两人年龄都大了,希望2009年,老伴的医保问题能够办下来。”白怀义的老伴对记者说。

    人物:邓素英,板房里迎来60大寿

    作为在板房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今年的大年初一对于邓素英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邓素英将在这里度过自己的六十大寿。

    年前,两个懂事的女儿就给了妈妈500元的贺礼。安置点管委会26日特意为邓素英送来了生日蛋糕,管委会主任黄世忠来到邓素英的屋内,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邓素英的老伴已去世4年多,小女儿在一家加油站上班,大女儿在一个商场打工。由于小女儿今天还要值班,为了母亲这个特殊的生日,一家人中午才团圆在一起。

    邓素英去年10月在自己的板房里开设了小卖部,向安置点居民供应小商品。小女儿一早就打来电话,要给老人买些鞭炮。喜悦一直挂在老人脸上。

    邓素英对记者说:“感谢大家的关心,希望来年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甘肃陇南灾区春节见闻:新居缀新春 新村好事多
· 新华社记者灾区春节见闻:寒潮袭来访地震灾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