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15日电(记者肖正强 王志恒)面对日益加重的旱情,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组织的作用,依靠近年来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唱响“抗天歌”。
近日,当记者走进宁县焦村乡任村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油松种植园时,看到合作社的几个农民正在地里查看旱情准备浇水抗旱。由于当地连续10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这里的旱情比往年严重得多,越冬经济作物丹参的叶子显得异常枯黄。谈到春耕抗旱,该乡副乡长王明保说,抗旱过程中,合作社能解决部分经费问题,由于农民大部分与合作社签了合同,组织起来比较容易,靠集体的力量比单家单户好多了。
任村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2月,目前有203户农民入股,占全村的65%;入社土地2261亩,占全村耕地的73%。民生合作社是庆阳市成立最早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之一,也是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试点“第一村”。
民生合作社理事长杨军告诉记者,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从今年元月份开始,合作社就组织农户对全村现有的4眼机井和一个上水工程做了维修和改造。村民有了组织,面对旱情心里也不慌了,任村村民郑斌杰对抗旱保收充满信心,他说,现在合作社和村上联合起来,只要能把水利设施的作用都发挥出来,就完全可以渡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