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吴晶)国家语委副主任王登峰24日在此间召开的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说,改革开放30年,语言文字工作经历了大调整、大改革,实现了大发展,但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王登峰指出,目前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瓶颈”主要包括:普通话在我国尚未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语言文字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教师、少数民族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急需培训加强,作为素质和综合能力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亟待提高。
此外,各级语言文字机构还面临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学科和队伍建设也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王登峰强调,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交流、碰撞和相互影响加剧,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也为语言文字工作提出新要求。例如,随着外语学习使用更加受到重视,中英文夹杂使用的情况增多,甚至有些新词语只有英语形式没有准确的汉语表达方式,这些情况有些属于有法不依,有些则是无法可依。另外,网络语言也在一定领域和人群中产生了影响。
“因此,语言文字工作要敏锐观察到那些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尚未覆盖到但又具有影响力的新现象,及时研究应对,提供有效服务、监管和引导。”他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的思路。有关部门开展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的监测与引导,一年一度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以及近年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都提高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关注度,激发了人民群众自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
王登峰表示,2009年,国家语委将组织制订《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对外文使用等社会语言生活难点、热点问题尝试依法管理;加快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步伐,构建汉语能力测评体系,举办群众性的诵读、创作与书写经典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