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西藏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陈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表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指出,50年沧桑巨变,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白皮书指出,历史雄辩地证明,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百万农奴和奴隶站起来,这不仅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篇章,而且在国际禁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彪炳千秋的一个伟大壮举。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
白皮书说,历史雄辩地证明,十四世达赖及其政治集团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和极少数农奴主阶级的总代表,是旧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垄断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与占西藏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与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这就决定了达赖集团顽固反对民主改革的必然性,决定了他们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决不会自动放弃自己的特权,也决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
白皮书说,历史雄辩地证明,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和奴隶,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维护人权和国家主权的进步与正义的事业。事实上,所谓“西藏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产物,是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图谋的一部分。1959年,达赖集团发动分裂国家的武装叛乱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和策动下发生的。达赖集团叛逃国外以后,西方反华势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达赖集团“藏独”分裂活动的怂恿、支持和训练。这说明,所谓“西藏问题”根本不是什么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而是西方反华势力企图遏制中国、分裂中国、妖魔化中国的问题。
白皮书指出,历史也雄辩地证明,复辟没有出路,分裂没有前途。时代要前进,社会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意志不可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志不可动摇,推动西藏实现现代化、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西藏的意志不可动摇。
白皮书说,达赖集团搞“西藏独立”没有出路,打着“高度自治”旗号谋求半独立、变相独立也没有出路。达赖集团不论以什么借口,妄图在西藏开历史倒车,恢复封建农奴制统治,这是饱尝封建农奴制之苦、亲历新西藏之福的西藏各族人民坚决不会答应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只有真正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放弃任何复辟旧制度的图谋,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散所谓“西藏流亡政府”,停止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才是唯一的出路。十四世达赖喇嘛必须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根本的改正。中央政府对十四世达赖喇嘛回到爱国立场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今后也是敞开的。
白皮书:西藏所有农牧区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白瀛 田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50年来,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目前,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
白皮书说,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目前,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主要课程用藏语授课。中学阶段也同时实行用藏语和汉语授课,并坚持在内地西藏中学开设藏语文课。在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藏语文作为考试科目,成绩计入总分。
白皮书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西藏各级政府包括政府所属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和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程序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也使用藏文。各单位的公章、证件、标识以及机关、厂矿、学校、车站、机场、商店、宾馆、餐馆、剧场、旅游景点和体育场馆、图书馆等的标牌和街道、交通路标等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白皮书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自1959年建台以来,始终以办好藏语广播为重点,目前共开办有42个藏语(包括康巴语)节目(栏目),藏语新闻综合频率每天播音达21小时15分钟,康巴语广播频率每天播音17小时50分钟。西藏电视台卫视频道开播后,专门开设藏语频道。2007年10月1日藏语卫视实现了24小时滚动播出。目前,西藏有14种藏文杂志、10种藏文报纸。藏文于1984年实现了信息化处理,并开发出与汉英兼容的藏文软件操作系统。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得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
白皮书:西藏1965年以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主要领导都是藏族公民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白瀛 田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是藏族公民。
白皮书说,西藏自治区各级检察院和法院的主要负责人也均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占77.97%。
白皮书说,民主改革50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做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
白皮书说,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从此进入了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白皮书说,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从此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享有了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他们依法直接选举县、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由这些代表选举出席全国和自治区、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法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力。
白皮书说,2007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达到96.4%,有些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0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目前,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为藏族公民,门巴族、珞巴族公民各1名。西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受到保障。
白皮书说,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有权根据本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决定本地的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如有不适合西藏地方实际情况的,西藏自治机关可以报请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据统计,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司法、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等许多方面,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白皮书:旧西藏宗教上层和寺庙是最大农奴主之一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魏武、袁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表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旧西藏社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政教合一,宗教上层和寺庙势力庞大,既是西藏的主要政治统治者,也是最大的农奴主之一,拥有众多的政治、经济特权,支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白皮书说,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和奴隶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西藏人民灾难深重、生存维艰,西藏社会陷入极度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
据统计,民主改革前,西藏共有寺庙2676座,僧众114925人,其中大小活佛等上层僧侣约500人,掌握经济实权的僧侣共4000余人。当时西藏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男子出家为僧。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僧人人数一度超过1.6万人,共占有庄园321个、土地14.7万多克(1克相当于1亩)、牧场450个、牲畜11万头,占有农牧奴6万多人。
白皮书说,宗教势力在政教合一制度下得到恶性膨胀,消耗了西藏大量人力资源和绝大部分物质财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沉重枷锁。
白皮书援引美国藏学家梅·戈尔斯坦的话说,“在西藏,社会和政府奠基于宗教目标与行为凌驾一切的价值系统之上”。“宗教的权力和特权及大寺院在阻挠进步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梅·戈尔斯坦还说,宗教和寺院集团是“西藏社会进步的沉重桎梏”,“正是由于全民族信教和宗教首领执掌政教大权这一因素,导致西藏丧失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形势的能力”。
西藏人口50年来增加一倍多
新华社拉萨3月2日电(记者颜园园、边巴次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2日在拉萨举行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说,西藏总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87.08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以上。
德吉认为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数据显示,西藏的人均预期寿命由1951年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
西藏自治区卫生部门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累计拨款18亿多元用于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每年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去年,国家再次提高了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在过去年人均100元的基础上达到了年人均140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已建设7所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和51个县级妇幼保健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2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截至2007年底,西藏已有1339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127张,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0635人。
德吉说,民主改革前,西藏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几乎终身负债。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人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万元,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82,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她说,民主改革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不足3平方米。而今,西藏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通过推行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已有20万户、百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8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
西藏全国人大代表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70%
新华社拉萨3月2日电(记者边巴次仁、颜园园)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2日在拉萨举行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为藏族公民,门巴族、珞巴族各一名。
这意味着,西藏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70%。德吉说,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今,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做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
德吉说,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在自治区340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有权根据本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决定本地的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如有不适合西藏地方实际情况的,西藏自治机关可以报请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司法、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等许多方面,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