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进太湖治理 尽早重现碧波美景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新目标要求
新华社南京4月2日电(记者 孙彬)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4月1日至2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等13个国务院部门和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着艰巨任务。会议还提出了“两个确保三个下降”的新目标和八项具体要求。
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集中暴发,导致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给无锡市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5月批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会上指出,一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江浙沪两省一市根据第一次联席会议布置,“领导高度重视、力度空前加大、工作全面展开、成效初步显现”,有关部门积极履责,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编制完成了专项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实现了“确保不发生水质大面积黑臭,确保饮用水安全”的目标。
但同时也要看到,太湖治理任重道远,面临着新的挑战。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指数仍然较高,全湖总体仍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受总氮影响,全湖水质仍为劣Ⅴ类,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随着气温升高,仍然存在着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形势不容乐观。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可能出现降低门槛、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太湖水环境治理作为全国湖泊治理的标志性工程来抓。
针对太湖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主客观因素,杜鹰代表大会提出了2009年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要“确保不发生水质大面积黑臭,确保饮用水安全”和“主要入湖河流劣五类数量下降、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太湖湖体综合营养指数下降”的新目标和八项具体要求,合力推进太湖治理,尽早重现碧波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