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仇逸、陈祖亮)来自安徽蚌埠的59岁的宋先生7年前发生工伤,几年来历经了5次大手术,还切取了自己双侧髂骨进行骨移植,伤口虽然愈合了,但在胫骨中下部留下了6厘米的大段骨缺损,致使他无法行走。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先进的“自体富集干细胞技术”为宋先生修复了左下肢胫骨大段骨缺损,使他终于可以扔掉双拐行走自如。
“自体富集干细胞技术”是由中法医学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并运用于临床的最新技术,截至目前已治疗了70余例骨缺损、骨不连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骨修复和骨再生”长期以来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患者因大块骨肿瘤切除、缺血性骨坏死疾病、脊柱融合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严重创伤等出现的骨缺损,都需要进行大块的骨移植来修复缺损和促进愈合。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集骨髓干细胞后,经过2周的体外培养、扩增,与生物材料融合生长一周,约3周后再植入体内修复骨缺损。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存在周期长、易污染、成本高的缺点,更受到伦理学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法国Littoral大学合作攻关研究,将“自体富集干细胞技术”首先临床应用于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和脊柱融合术。医务人员在手术开始前采集患者自体骨髓血,在病人接受手术的同时,在邻近手术室内应用细胞富集技术提炼、浓缩骨髓干细胞,并与可降解多孔生物材料复合,总计历时半小时后即可移植入缺损处,从而达到修复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的目的。由于是在一次手术中同时完成,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的优点,避免了体外培养的各种缺点和伦理学限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成功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