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4日电(记者张兴军)根据最新统计报告,截至4日晚23时,河南省因强对流天气死亡人数增至22人,其中商丘地区报告死亡18人,开封地区报告死亡2人,济源市新报告死亡2人。
根据商丘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截至4日21时,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商丘地区18人死亡,81人受伤。此外,开封地区报告2人死亡;济源市新报告2人因雷击死亡。
据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介绍,根据初步分析,河南商丘等地3日傍晚发生强对流天气时,伴有暴雨、大风、冰雹等现象,有时有小范围的龙卷风。死亡人员多是树木、房屋倒塌压砸所致。
另据了解,河南省北部地区3日傍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流天气,但目前无人员伤亡报告。
灾害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河南省政府决定下拨救灾应急资金300万元,商丘市政府也已下拨救灾应急资金100万元,用于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目前,救灾工作正有序进行。
受灾各地人员伤亡、受灾情况,房屋、农作物受损情况,以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等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河南强对流天气原因初步查明 永城市11级大风创历史极值
新华社郑州6月5日电(记者 张兴军)记者从河南省气象局获悉,经过初步研判,造成该省商丘市重大人员伤亡的强对流天气系一种名为“飑线”的天气现象。该天气现象发生时,通常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过程,能量大,破坏力强,并且预报难度大。
河南省气象局监测显示,6月3日16时至4日5时,该省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济源、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先后出现了雷电、短时大风、局地冰雹和短时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据统计,全省有40多县市出现雷暴,19县市出现了17米/秒(7级)以上的短时偏北大风,其中商丘地区的永城市22时42分最大风速达29米/秒(11级),为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根据商丘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截至5日6时,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商丘地区18人死亡,81人受伤。此外,开封地区和济源地区各报告2人死亡。上述三地区累计报告死亡人数增至22人。灾害还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省因此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介绍,根据初步分析,商丘地区之所以受灾如此严重,是一种罕见的“飑线”天气现象所致。所谓“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排列而成的带状狭窄云带,其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外界的天气系统又格格不入,飑线过境处,风向急转,风速剧增,气压陡升,气温骤降,通常伴有雷电、暴雨、大风、冰雹等剧烈天气过程。
“这种天气现象具有形成时间短、发展快、移动快的特点,预报难度比较大。”王建国说,“从目前监测分析来看,飑线出现时,不排除商丘地区尤其是永城市局地遭遇龙卷风的可能。”
另据了解,在上述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河南省气象台、郑州市气象台和商丘市气象台都先后发布雷电、大风预警信号,提醒各地政府注意防范,建议公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