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6月22日电(记者王艳明)甘肃省要求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熟练掌握并开展自身相关专业的同时,还应该学习掌握中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健康咨询等4种基础知识,以全面提升业务素质,更好服务百姓。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说,中医药有着“简、便、廉、验”的传统优势,在一些常见病的诊疗上,有着比西医更加明显的疗效,掌握必要的中医学知识,不仅丰富和拓展医务人员的诊疗手段,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了让从事临床工作的“西医”人员学习和掌握中医药理论,增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业务技能,今年起,甘肃省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掀起“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在并在时隔20多年后,再次举办了省级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知识是卫生领域至关重要的方法学,也是临床开展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刘维忠认为,医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流行病和统计学知识,可以增强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意识,有效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事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久前出台的《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的实施方案(试行)》,就医疗机构在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作用进行了明确,其中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就肩负着重要职责,进一步突出了学习和掌握流行病和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不仅仅要会治病救人,更应该具备通过健康教育减少病人的能力。刘维忠介绍,如何在门诊以及住院这样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摈弃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疾病的发展方向,是医务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
今年起,甘肃省把“健康教育进家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所有市县在两年内都要成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并从7月起,在所有二级以上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都要设立健康咨询门诊。这些举措,对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健康咨询知识,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