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中国变化"令全球华人自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雅加达6月28日电(记者赵金川)“买一块铜板,看中国落后一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令世界震惊,令全球华人自豪,”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年近6旬的熊德龙先生出生在印尼,幼年多难,是善良的华人熊氏夫妻收养了他,让他懂得了中华文化。他常说:“我是没有华人血统却有百分之百中国心的印尼人。”几十年来,熊德龙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祖籍国,为中国的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

    熊德龙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踏入中国国门是1978年。当时,他与夫人到澳门观光,看到一群人租望远镜向一个方向眺望,他也好奇地租了一架望远镜,但却不知道要看什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些人在看对面的珠海,而且专门看那里落后的一面——老太太戴着草帽在耕田……。熊德龙非常难过,想到生活在广东梅县的95岁高龄的祖母,不禁黯然泪下。他下决心一定要去看望祖母,去中国的大江南北走走看看。

    当时中国和印尼正处于外交关系中断时期。经过一番周折,熊德龙夫妇才获得了进入中国的许可。没有车,他和夫人步行进入珠海,从水泥路转为泥沙路,越走越累。好不容易租了一辆面包车,结果开了15个小时才从广州到达梅县。满脸尘垢的熊德龙夫妇看到了想念已久的祖母,看到了荒凉落后的乡村。

    回忆起那次归家旅途,熊德龙感慨地说,当时从珠海坐车去广州要倒5次渡轮,8、9个小时才能到达。而现在从珠海到广州只需1小时15分钟,仅从交通的便利就可看出中国发展之快。他说,那时中国不仅交通不发达,物质供应也很匮乏。他回到家乡后想摆上几桌筵席招待乡亲父老,结果等了3、4天都没有原料。30年后的今天,物资供应已大不相同,现在到家乡摆200桌筵席几个小时就能准备好原料。

    熊德龙说,探望老家后,他又去了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贫困地区,在那里建学校,向医院赠送救护车,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建立了长期联系。他兴奋地说:如今的云、贵、川已今非昔比!

    回顾中国近代史,熊德龙说,满清政府闭关锁国,国力衰微,任列强欺凌,当时的中国支离破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富民强,香港、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一切都使人感到:中国真的强盛起来了。

    谈到对祖籍国的期望,熊德龙表示,他希望中国人民与华人众多的印尼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加强友好互利合作,共建和谐与繁荣的世界。  

 
 
 相关链接
· “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19日在西安颁奖
· 新浦东:国家战略的新载体 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 教育部:改革开放30年在华学习留学生增加近180倍
· 逆势挺进 经济回暖—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新讯息
· 中国秉持改革开放理念不动摇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 《中国民航改革开放三十年》丛书日前正式出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