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贵州贵阳、青海平安:加强党建
锤炼党性提升水平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全面实施“三建三带三创”基层党建工作,为藏区发展和维稳筑牢基础;贵州省贵阳市选派万名干部组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工作队,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作风、锤炼党性;青海省平安县围绕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伍晓阳昆明报道: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自今年3月以来,全面实施“三建三创”农村基层党建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活动场所建设,创小康村、平安村和生态村,提高了党在农村群众中的凝聚力,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成效。
“原来党支部建在行政村,党员居住过于分散,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今年我们提出,要把党支部建到村民小组。”迪庆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铭书介绍,全州原有188个村支部已经改为党总支,在482个村民小组新成立了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选好配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我们加强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确保农村党员每年轮训一遍,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的本领,加大了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新党员的力度。”杨铭书告诉记者,农村党员广泛开展推广致富项目、为群众办实事和资助贫困学童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迪庆州还按照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学习材料、有宣传栏、有广播设备、有国旗和有党旗的要求,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完善村党总支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利用活动场所开展政策宣传、实用技术学习和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密切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联系。
在党员干部带领下,迪庆州全面开展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创小康村、平安村、生态村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推进依法治村和农村维稳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三创”活动实行每年一考核、两年一评比,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金星村史跨迪是个偏僻山寨,以前不通公路、世代贫困。村民小组长雀坤华告诉记者,在党员干部带领下,如今史跨迪走上了共同发展之路:村民投工投劳开辟出一条通村公路,集体种植5500多亩核桃和漆树,还开始发展生态养鸡等产业,寨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致富的憧憬写在了每个村民的脸上。雀坤华说:“今年寨子新成立了党支部,现在有9名党员,村民入党积极性都很高,交申请书的有45人。”
记者李劲峰、周之江贵阳报道:贵阳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这一主题,从市、县两级选派10146名干部,组建了187支“三保三实”工作队、1678个工作组,深入全市各重点企业、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帮助基层单位解难题、谋发展,获得了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面对金融危机,贵阳市把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做好服务当成保增长的重要战场。贵阳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书记市长亲自带领工作队下企业进车间,为企业出点子、理思路、争资金。截至6月20日,“三保三实”工作队已协助企业开展技改78项、研发新产品12个,为贵阳市经济保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农村,各工作队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围绕帮助服务单位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农村危房改造、农业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查实情、办实事。
为了让农民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进驻农村基层的各工作队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与此同时,工作队通过科技服务上门等形式,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
在社区,工作队倾听百姓呼声,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上,通过解决一件件“小事”,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全力以赴保稳定。
在工作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中,贵阳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解决在一线。在服务中,各级干部作为工作队员在实践中也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锤炼了党性修养和作风。
据统计,贵阳市“三保三实”各工作队深入基层查实情2.8万人次,走访群众4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500多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4471件;累计已争取各类资金3.43亿元、帮扶物资折款2990万元,帮助解决突出问题928个,联系帮扶困难群众3820人。
记者王大千西宁报道:青海省平安县通过“比形象、比服务、比效能、比作风、比创新、比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六比”活动等方式,推进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为推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着重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工作马虎、推诿扯皮、执法不公、吃拿卡要等问题,平安县注重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使各单位开展作风建设目标明确,安排有序。
在推进作风建设的活动中,平安县各部门都将“六比”等内容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工作效能。平安县就业、工商、税务、医疗等方面的服务由“多站式”变成“一站式”,对社会困难人员的服务由“背对背”服务变成“零距离”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业部门组织6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一线,以粮食经营大户为直接服务对象,采取“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创新服务方式,开展“零距离”技术指导,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评是平安县推进作风建设、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平安县层层落实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水平上见到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