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8月1日电(记者姜雪城)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在过去的近5年时间里,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去年总耗水量减少了近6亿立方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
宁夏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境内气候干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69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这里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15年,宁夏将缺水近5亿立方米,到2020年用水缺口将增至10亿立方米。
针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2004年宁夏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且率先编制出我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此后,宁夏还通过改革农村用水制度、改善造灌区水利设施、尝试水权跨行业转换等措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探索。
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前相比,去年宁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5左右提高到0.4,万元地区GDP耗水量下降33%,减至4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8%,减至108立方米;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由40%提高到60%。
与此同时,宁夏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目前宁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达69.7%,日污水处理能力达62.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污水处理回用率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