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设3个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突出三大亮点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周丹丹、吴小康)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8月6日至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化危为机”。与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具有三大新亮点。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介绍,本届论坛的第一大亮点是主题和议题更有针对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泛北部湾区域经济,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增长极,不仅是区域各方互利共赢、共渡难关的现实需要,也是各方应对挑战、化危为机的必然选择。所以,论坛在延续往届“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这一主题的同时,突出“拓展合作、化危为机”,并设立“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合作”“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发展”等三个议题,既切合当前背景,又符合各方需要。

    第二大亮点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以来,连续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本届论坛将深入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期间,联合专家组将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成果,一旦通过,将提交今年中国—东盟有关会议审议。

    第三大亮点是主办单位更具广泛性。泰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次参加论坛主办,包括中国国家领导人、泰国商务部、菲律宾财政部和越南交通部副部长在内的45位中外嘉宾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和致辞,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近400名嘉宾将出席论坛,既强化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东盟元素和国际化色彩,也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泛北”合作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于2006年7月在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此后,这一论坛已经在广西成功举办三届。

泛北、大湄合作成为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两大“车轮”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闫祥岭)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在本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两大“车轮”,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吕克俭说,目前中国已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成员,也是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发展伙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又将成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已完成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稿。《报告》初稿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海上和沿海通道的作用,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加快产业对接与分工,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大力发展临海工业,联合开发海上资源,加快临海城市发展,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加快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鉴于泛北部湾各国共临同一海域,《报告》初稿中选择了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贸易投资便利化、农业作为五大优先合作领域,特别是前三个领域将作为合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专家们初步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包括共同制订中长期规划、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广泛寻求资金支持、尽快启动重点合作项目、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运作模式将参照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中国以国家名义参与合作,但根据地缘优势,目前以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区为主体参加;东盟在各自国家最后批准的情况下自愿参加。各方将按照“平等互利、先易后难、开放透明、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务实推进各项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两大“车轮”,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闫祥岭)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与东盟已顺利实施《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也已结束谈判并将于本月中旬签署。这意味着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吕克俭介绍,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上述成果的取得,显示出双方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

    同时,中方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积极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今年4月,中方宣布今后3年-5年内对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和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达到881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24%,但东盟仍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2008年底,双方相互投资额已突破600亿美元,尤其是中国对东盟投资2008年同比增长125%。经济来往的日益密切以及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的制定和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按照既定方案,稳步推进。

广西北部湾同城化进程加速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李子文)随着广西北部湾地区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广西北部湾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快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以南宁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北部湾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正在加速。

    2008年广西提出5年内投入3000亿元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铁路、水运、民航等诸多内容,其中尤以铁路方面具有突破性。

    200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南宁至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广西北部湾地区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序幕。2009年6月23日,广西沿海高速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南宁至黎塘、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三条高速铁路同时开工建设。

    广西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以及北部湾地区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将显著提高广西沿海城市及港口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工程完成后,即可实现从南宁至钦州约25分钟、南宁至北海约50分钟的里程转变。同时,钦州至防城港段与在建的南宁至钦州铁路共同构成了南宁至防城港的高速铁路,从南宁至防城港只需花费约40分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北部湾地区快速、大能力运输通道的问题,对于优化地区交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对中国-东盟国际陆路通道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之间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将使快速发展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大城市融为一体,人流、物流、信息流通过高速铁路网络快速地在北部湾城市之间流动,南宁等四市同城化之后的繁荣景象令人期待。

    “广西沿海高速铁路的建设,将改变北部湾经济区的财富版图。”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速度决定着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伴随着生活观念的改变。城市因为速度的变化而产生观念的升级甚至是历史性的变革。有了高效、现代的交通体系,北部湾经济区将大大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铁路“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夙愿将得以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的腾飞将如虎添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广西南宁将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 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南宁举行
· 中国——东盟女企业家商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