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设3个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拓展合作 化危为机
--写在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开幕之际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阳、向志强)6日,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化危为机”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项目选择与资金支持、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发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与会各方普遍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未散去的背景下,“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赢发展”是“泛北”区域应对危机、复苏经济的必然选择。

    “泛北”议题更务实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7个国家。这里有着港口、土地、交通、贸易等优势,但过去由于各方机制体制的障碍,这些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化,“泛北”各方深层次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自2006年7月举办首届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举办了三届。今年举行的是第四届合作论坛,也是规模空前的一届。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呈现出三大亮点:

    首先,本届论坛的主题和议题更有针对性。论坛在延续往届“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主题的同时,突出了“拓展合作、化危为机”的思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泛北部湾区域经济,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增长极,这既切合当前背景,又符合各方需要。

    其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有望取得新突破。本届论坛将深入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期间,联合专家组将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成果,一旦通过,将提交今年中国-东盟有关会议审议。

    第三,主办单位更具广泛性。泰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次参加论坛主办,包括中外政府代表在内的45位嘉宾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和致辞,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近400名嘉宾出席论坛。这既强化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东盟元素和国际化色彩,也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泛北”合作显成效

    “泛北”论坛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各方经过磋商,在区域经济合作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发表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主席声明》《中国-东盟港口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等纲领性文件;签署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中国与东盟航空合作框架》等具体合作协议。

    在之前的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板块等构成的“一轴两翼”M型区域合作大格局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被提出、论证并日益明晰。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增强了“泛北”各方的吸纳和扩散效应,提高了自由贸易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各方在资源、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开展广泛的深层次合作。

    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看,“泛北”合作扩展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扩展了与东盟的经济往来,打造了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泛渤海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说,“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已经成立并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一些相关的决策和协调机制正在商讨之中,“泛北”合作常态化、制度化有了良好的开端。各方已经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渔业、港口物流、旅游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一大批项目正在务实推进;中越友谊关--河内高速公路项目将于今年内开工,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和中越边境友谊关跨国口岸已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议框架,为“泛北”合作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广西在加快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接的同时,全面启动了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致力于推进“泛珠”地区与“泛北”区域经济互动和有效对接。“泛北”合作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刘金平说,泛北部湾旅游合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四年来,各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成,旅游联合体和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初见成效,搭建区域旅游信息平台、打造区域旅游精品、树立整体形象等实务性合作得到全面推进。各方联手打造大旅游、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合作框架初显端倪,旅游发展与互动为“泛北”经济合作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泛北”未来更美好

    当前,泛北部湾区域的开发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经济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市场建设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泛北”各方在论坛上均表示,将力促“泛北”合作向纵深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蔡华相说,国开行将着眼于泛北部湾地区的长远发展,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布局、重要资源整合、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建设等统筹规划给予金融方面支持,促进建设一个高效、稳健、抗风险性强的金融体系,提高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国开行将继续通过融资推动联合区域内各国政府、银行与企业共同促进区域内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建设,构建一个“诚信”的经济区域,使泛北部湾成为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的新投资热土。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表示,交通运输部将积极支持广西北部湾交通发展,充分发挥北部湾作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的优势。交通运输部将继续积极支持广西北部湾交通发展:除优先实施规划内国家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外,将积极支持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联系内陆腹地通道建设,打通具有省际和出海出边通道功能的重要地方高速公路通道;积极支持北部湾港口集疏运通道和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北部湾作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的优势;积极支持南宁等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口岸的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广西将继续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续举全区之力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使之成为“泛北”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助推器”。此外,广西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南新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并使之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的新亮点。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说,广东将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下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以“泛北”合作、“泛珠”合作和粤港澳合作为重要平台,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以粤西地区为主体,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发挥广东湛江作为北部湾地区重要城市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广东西部发展新亮点。

    菲律宾国家经济与发展部部长拉尔夫·G·雷克多说,菲律宾和中国的文化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菲律宾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与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深入“泛北”经济合作,有利于加速东盟地区各种资源的整合。“泛北经济合作给菲律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相信这个合作会有非常好的未来。”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寒流的情况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却依然充满了生机,展现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泛北”各方本着共迎挑战、促进共赢的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泛北”合作务实开展,就一定能克服经济困难,共同迎来发展的春天。

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最大客源输出国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程群)8月6日,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刘金平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

    刘金平介绍,目前已有13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团队旅游的目的地,中国旅游业正在更深的程度上融入全球化发展格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各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成,旅游联合体和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初见成效,搭建区域旅游信息平台、打造区域旅游精品、树立整体形象等实务性合作得到全面推进。各方联合打造大旅游、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合作框架初显端倪,旅游发展与互动为泛北经济合作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刘金平同时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也有了相当规模。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泛珠三角、大湄公河次区域、“两廊一圈”等多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

陈昌智表示,泛北各方应共同推动将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纳入中国—东盟合作总体框架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刘晓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泛北各国应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加快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为克服危机打下坚实基础。

    陈昌智说,应共同推动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纳入中国—东盟合作的总体框架,从各国的国家层面进行推进;应加快建立泛北各国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以研究、谈判、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使泛北合作工作常态化。

    他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加强合作,特别是加强区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相互依托,共创生机,是必然的选择。

    陈昌智表示,泛北部湾论坛已成功举办了3届,为国内外各界探讨泛北合作搭建了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新兴的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亮点。泛北区域通过创新的次区域合作,发展全面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和共同利益。

    他说,泛北各方应充分发挥泛北联合专家组的作用,尽快形成泛北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推动各方在交通、港口、能源、产业、金融、农业等重点领域的互利合作,扩大合作成果。

    据介绍,2008年,中国与东盟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贸易额较上年增长14%。其中,中国与泛北七国的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投资额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底,双方相互投资额已接近600亿美元。中国—东盟合作的一系列协议相继实施,一系列加快一体化进程的文件相继出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逆势推进,对这一次区域内国家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发挥了很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将加强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的金融合作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 吴小康、周丹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6日在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泛北部湾各国中央银行的务实对话和政策协调,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

    泛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苏宁说,自2006年第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举办以来的3年时间里,泛北部湾国家在交通、港口、物流、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各方积极推动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等的自由流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

    苏宁指出,泛北部湾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需求,中国将在金融领域加强与泛北部湾各国的合作。

    在金融合作机制方面,充分利用北部湾的地缘优势,打造全方位的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各国金融领域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金融政策的多边协调机制;深入开展货币互换合作,推动泛北部湾地区货币互换机制多边化,积极构建金融危机防范机制;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对外开放方面,鼓励国内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取向、市场和业务定位等现实情况,在泛北部湾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入股境内金融机构,促进中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建立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研究构建区域性金融机构,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区域债券市场,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动多边结算合作,建立和完善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加强反洗钱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协调打击跨国洗钱活动;深入开展反假币合作,遏制制贩假币活动;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积极创新国际银团贷款、跨国并购贷款等新型贷款方式,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融资便利;与地方政府一起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广西南宁将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 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南宁举行
· 中国——东盟女企业家商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