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记者 吴小康)负责服务、执行和协调泛北部湾合作相关事宜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7日在南宁挂牌成立。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在揭牌仪式上说,近年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有了较大进展,先后成立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专家组、联合专家组,并初步完成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有专门机构来负责服务、执行和协调泛北部湾合作有关事项。
作为中方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办事机构,中方秘书处是经商务部同意成立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内各方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活动提供行政支持、信息服务、督促检查及对外宣传等。
泛北经济合作将向纵深发展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记者 张周来、吴小康、周丹丹)记者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获悉,经过3年来泛北各方的共同努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成为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悄然显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说,实践证明,泛北经济合作对本地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提升了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力,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初步显现,已经成为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杜鹰表示,下一步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要把应对当前危机与谋划长远联系起来,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起来,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领域和空间,扩大开放合作,拓宽合作途径,努力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建设,实现区域内公路和铁路的连接,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活力;加强海运、航运的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区域内人员、货物的快速流动,发挥区域内各国的经济互补优势,促进贸易扩大;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协作,加强石化和能源、钢铁、电子、海洋合作等;促进与国际区域性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更加宽广、有效的平台,促进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建议,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大框架下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政策和体制之内,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应建立一个沿海经济带,扩展地区间的合作与发展,其重点放在沿海、沿边、临港的产业合作。
他说,目前泛北部湾区域内已具备了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在中国广西北部湾等地,建立重化工业基地的工作正在夯实。如果泛北部湾合作各方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通道建设,使整个泛北部湾区域内形成一个以石化、重化工业为基础的新产业带,对于整个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转移、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认为,泛北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速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记者向志强)有关专家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虽然当前泛北迎来了全面发展的良机,但区域一体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泛北合作的深入发展,亟待从投资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中国和东盟已经签订了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2010年又将基本实现货物贸易的零关税,区域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硬环境”跟不上。“一方面是国内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中国-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有很大的缺口。”张蕴岭说。
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认为,造成泛北部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位置局限、原有基础薄弱的原因,又有产业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因素。尤其是区域内金融资源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是阻碍泛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扬则表示,建设标准不统一也是一个问题。比如,铁路建设需要在轨距、信号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但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却存在各不相同的几种标准。
可喜的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与合作。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出海、出边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例,去年以来,玉林至北海铁山港、钦州至崇左等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南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另外,在南宁—胡志明市、南宁—河内两条高速公路中,中国境内的南宁至友谊关、南宁至防城段已经贯通,防城至东兴段有望在年底前开工。而为增加海运,越南也扩大了每年在北部的海防基础设施投入。
今年4月,中国政府又决定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提出在今后3年—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等设想。而来自中国银行界的人士在此次论坛上也纷纷表示,将为泛北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专家表示,泛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陆上重点是建设以南宁-新加坡为轴心的辐射型公路、铁路网,海上网络的重点是提升沿海港口的运载能力,构建港口之间快捷的联运体系,与大湄公河区域网络形成互补的大区网络。
专家还建议,除了银行,还应进一步开拓其他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力量;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协作机制方面,要发展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在内的多种方式联运,建立道路数据库、统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完善开放、高效、统一的运输服务市场。
联合专家组通过《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记者凌关胜)8月6日下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第三次会议在第四届泛北合作经济论坛期间成功召开。会议充分讨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各方共识,泛北经济合作又一次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7月,中国与泛北部湾各国成立了由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专家组,旨在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优先领域、机制安排、行动计划等进行研究。经过专家们一年来的努力,联合专家组初步完成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地区经济、共同应对外部危机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要,中国与泛北部湾各国存在较明显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形成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会议首先围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就报告中的有关数量分析、优先领域合作及项目安排、行动建议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议要求,联合专家组根据本次会议所提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快完成报告,提交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审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与会专家同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包括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通道、泛北部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将港口、物流、交通、海关便利化建设等作为泛北部湾合作的先导领域,共同成立工作组,组织项目论证、评估等,先行实施一批旗舰合作项目;继续在泛北部湾区域内推行交通、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实际行动抵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建立和完善泛北部湾合作项目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参与合作提供融资支持;扩大人力资源交流合作,逐步提高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力;考虑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建立若干机制。
据悉,此次会议是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政府在第1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成立联合专家组,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倡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