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9泛北合作论坛7日在南宁闭幕 取得四大成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记者 向志强)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化危为机”为主题的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7日在广西南宁闭幕。

    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泛北各方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合作”和“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陈武介绍,本届论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对金融危机下开展泛北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对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重点务实推进泛北合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和认识;三是泛北联合专家组讨论通过了泛北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泛北合作中方专家组秘书处正式挂牌成立;四是对如何利用中国-东盟合作的新进展、新机遇、新政策、新举措深化泛北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和观点。

    他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提出三年来,得到了中国和泛北各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支持,已经从共识走向实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泛北合作共识不断深化,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为泛北各国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走出经济困境带来了机遇、开拓了空间。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各方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7个国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使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从单一的“陆上合作”走向相互呼应的“海上合作”。

谱写区域合作新篇章
——4届泛北论坛成就盘点

    新华社南宁8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向志强、刘阳)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化危为机”为主题的第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7日在广西南宁圆满结束。大会成立了泛北部湾合作中方秘书处,专家组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进行了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泛北合作获得新的重大进展。

    从广西方面提出倡议到各国专家组给出肯定答案,4届泛北论坛达成的共识正在走向实践,成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和助推器。

    从模糊到清晰,泛北致力开拓中国-东盟合作新空间

    泛北合作始于3年前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2006年7月,广西在首届论坛上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

    泛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重要接合部,有关各方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但却共同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空间。同时,这一区域背靠中国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广西由此建议,有关国家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升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一个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推动建立区域内政府间经常性多边和双边磋商机制,研究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

    于是,“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就成为泛北合作的最初也是最终目的。

    自此,泛北各方就逐步探索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了泛北合作的方向和方式。从2007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专家组成立,到2008年7月31日中国商务部积极推动与泛北国家有关部门成立的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再到2009年第三次会议将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泛北合作的联合研究机制开始出现。此外,一些相关的决策和协调机制正在商讨之中,泛北合作常态化、制度化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介绍,目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已完成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稿,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海上和沿海通道的作用,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加快产业对接与分工,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大力发展临海工业,联合开发海上资源,加快临海城市发展,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加快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共识到实践,泛北在实践中拓展合作

    本届论坛的三大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合作”和“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发展”。相比于“环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启动和实施”“泛北部湾合作的机制、路径、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撑”等前几届论坛的议题,本届论坛的议题更为务实、也更切合当前背景和各方需要。

    有关专家表示,3年来,泛北合作正逐步从共识走向实践,泛北论坛这一平台逐步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合作新亮点和新热点,很多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使得泛北合作显示出勃勃生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说,目前,泛北各方已经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渔业、港口物流、旅游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一大批项目正在务实推进。特别是中越友谊关-河内高速公路项目将于今年内开工,南宁-河内经济走廊以及中越边境友谊关跨国口岸已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议框架,这些都为泛北合作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中,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贸易投资便利化、农业被列为五大优先合作领域,特别是前三个领域是合作的重中之重。

    在这些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通部长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港口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签署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以及《中国与东盟航空合作框架》。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公路、铁路正在加快完善;广西北海至越南下龙湾等旅游航线已开通,泛北部湾海上旅游航线正在加快推进;农林渔业、海洋、能源等产业的合作已经开展。

    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及中国海南、广东等省区积极地参与到泛北合作中来,港澳台地区对此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泰国商务部副部长阿隆功·蓬拉布表示,亚洲经济要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重要突破口。

    从横向到纵深,泛北合作全面开花

    泛北合作是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带动了产业合作与发展。目前,玉林至北海铁山港、钦州至崇左等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南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南宁-胡志明市、南宁-河内两条高速公路中国境内的南宁至友谊关、南宁至防城港段已经贯通,防城港至东兴段有望在年底前开工;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之中。在港口方面,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三港合一”,为整合泛北区域内的港口资源、加强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社会发展领域等方面的合作议题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

    伴随着合作的顺利推进,在抵御金融危机和加快中国—东盟合作步伐的基础上,泛北各方均出台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本地的开放和开发,为全面推进泛北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2008年1月,中国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战略,并将其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相继批准建设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加快推出支持举措,一批投资以数百亿元计的大型项目相继获准建设或展开前期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说,基于区位上的核心位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合作的重要基点,其开放和开发水平的提高,必然有助于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为了更广泛地参与泛北经济合作,广东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湾设置了保税港区;海南则提出了要在旅游业、高效农业、工业、渔业等四个方面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今年3月,越南批准了《至2020年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将越南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建成带动越南北部地区发展的引擎,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接。泰国政府自2008年首次参加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来,也向泛北合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今年4月,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并提出推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等八点设想和建议。

    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表示,这些倡议和举措将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她说,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一个新亮点和中国-东盟新的增长极。

    更让人信服的是数字。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而即将于明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将让人对泛北合作的全面开花寄予更多的期待。

 
 
 相关链接
·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设3个议题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突围”
· "泛北"保税物流体系加速成型 深化中国东盟合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