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交通运输部:中国10年从海上救助12万多人脱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经典中国·辉煌60年
中国10年从海上救助12万多人脱险

 

    2007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海上第一救”的14000千瓦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01”轮在广州建成出厂,交由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执行海上救助任务。我国自1998年以来,共组织、协调、指挥海上搜寻救助9900起,有122320人从海上事故中脱险,平均每天救助34人,救助成功率达93.2%。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林红梅)我国自1998年以来,共组织、协调、指挥海上搜寻救助9900起,有122320人从海上事故中脱险,平均每天救助34人,救助成功率达93.2%。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上救助事业一片空白。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前身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只有职工120人、一艘125千瓦的“盘山”号小拖轮,主要精力集中在打捞沉船、清理航道上。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水路运力和运量成倍增长。到2008年底,我国拥有船舶总数24万余艘,居世界第二位。水运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达到28亿吨和64284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6倍和17倍。

    在如此繁忙的水运形势下,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水上安全形势较改革开放前大幅度改善。郑和平介绍,2008年,我国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和沉船艘数,同197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93.9%、71.2%和87.6%。

    交通运输部政法司副司长柯林春认为,水上事故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国家设立了专门从事海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海事机构和专门从事海上救助打捞的救捞机构。

    郑和平说,中国海事的前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交通部海运总局航政室,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实施水监体制改革的决定,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领导全国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目前,我国在中央管辖水域设有20个直属海事局,在地方管辖水域设立有27个省级地方海事机构,监管范围已全面覆盖全国通航水域。郑和平表示:“这一体系在维护海上安全中,发挥出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当海上发生事故时,在海事系统组织各方参与救援的同时,我国救捞队伍发挥出关键的主力军作用。丁平生介绍,我国救捞系统目前有三个救助局、三个打捞局和四个救助飞行队,拥有近万名职工。在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沙海域,共设立21个救助基地、7个航空救助基地,有18支应急反应救助队随时待命。84%的离岸50海里的救助,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50分钟。

 
 
 相关链接
· 李盛霖、徐祖远出席救捞体制改革六周年座谈会
· 李盛霖: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 我国首支海上救助志愿者队伍于温州救助基地成立
· 我国着力提高救捞队伍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
· 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加快应急装备设施能力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