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璩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盛世中华我的国家,锦绣山河灿烂文化,科学发展国策伟大,以人为本小康之家,创造奇迹辉煌天下”……厚厚的留言本上写满了参观者的激情。
23日,北京展览馆内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综合展之“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展馆内人流熙攘。
140米的展线、170多张照片以及150多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实物……所有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文化正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姿、生机盎然的新面貌,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向我们走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推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党和国家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展览解说队队长沈震芳向参观者介绍。
群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场景、大庆石油工人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场景、群众踊跃购买《邓小平文选》的场景、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场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的场景在一张张照片中展现。
来自地方党校的教师石庆林告诉记者:“发展繁荣中的当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促进社会和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巩固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领导人民创造和形成了一系列难能可贵的伟大精神,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十种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
扉页上贴着黄继光头像的雷锋日记本,铁人王进喜戴过的铝盔、使用过的钻井刹把和笔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重病期间用来顶住肝部的茶杯盖和用过的雨伞,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在西藏为群众看病时使用过的药箱和听诊器……
“这些都是从军事博物馆借展的国家文物。”展览工作人员黎宁告诉记者。
“小梁,不知道为什么,我头痛得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发生了不幸,千万不要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往我家写一封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了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这是孔繁森1994年2月27日凌晨在写笔记本上的一段话。
简朴清贫,一身正气。孔繁森殉职后,人们发现他的遗物中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物,还有仅有的八元六角毛钱。“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啊!”看到展出的这八元六角钱,退休老干部杨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泪水湿润了眼眶。“国正天心顺,党清社稷安。”他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文化繁荣发展”
开国大典的“九头鸟”大喇叭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一个甲子的文化辉煌——
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为4.97亿元;十一五时期(截至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财政投入达到603.6亿元。1949年全国共有博物馆21个,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896个;2008年全国共有博物馆1893个,公共图书馆2820个,文化馆3218个。1982年全国广播覆盖率为64.1%,电视覆盖率为57.3%;2008年全国广播覆盖率为95.96%,电视覆盖率为96.95%。1949年全国共出版发行图书1.05亿册,报纸4.12亿份,期刊0.2亿册;2008年全国共出版发行图书69.36亿册,报纸442.92亿份,期刊31.05亿册。
“2008年,我国出版物品种和发行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白松岳默念着,不禁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了一大批记录历史、传播文化、资政育人的优秀出版物而感慨。
墙面上,动漫短片《跃动的群众文化生活》正在播放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农家书屋、村村通、电视进万家、西新工程、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车、流动电影放映车等旨在向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文化资源的各种工程。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一批批文化骨干演出企业,一批批有影响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文化企业迅速成长。
展板数据显示:中影集团2008年营业收入为改革前1999年的5倍;北京儿艺2008年总收入为改革前2004年的98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为改革前2004年的2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是中国出版业第一家实现编辑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公司;《云南映象》《宋城千古情》《梦回长安》《印象刘三姐》等舞台剧,成为民族舞台文化市场的运营典范。
“我刚去过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在的图书出版行业真繁荣啊。”今年60岁的老编辑孙恒年目前仍在工作。他写下了“祖国建设真辉煌,创新路上奔小康,我是祖国同龄人,见证历史记心上,退休仍然献余热,祝愿中华更富强。”
秋意浓浓,硕果累累,文化复兴,绚丽璀璨……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伴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幅生机盎然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绚丽图卷正渐次展开。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改革的画笔将绘就更美丽、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