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0月25日电(记者周婷玉)一些急救中心建成医院模式,或是由医院建急救中心,这种急救模式无法在现场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为此,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呼吁: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应尽快走出医院的“围墙”。
李宗浩25日在“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开幕式上说,今天的城市乡村,尤其是现代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的城市,交通繁忙,地下各种管道纵横交叉。“愈是现代化的城市,愈是脆弱,可能遭受的灾害种类愈多,这是当今灾害医学救援的时代特征,而传统的医院‘围墙’内的急救急诊,难以适应新形势。”
他说,我国急救中心定位是处理常态下的危重紧急事件以及突发灾害事件的,是以院外急救为主要任务,以形成急救网络为主要结构,这是符合科学和学科发展的道路。但在现实中,我国大部分的急救中心办成了医院模式,是立足于传统的医院医疗环境下进行个别危重伤病员的处置。
李宗浩指出,面对现代城市社区常态下的急救事件尤其是突发灾害事件,急救中心应发挥急救组织、检伤分类、现场救护、安全运送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减少死亡。
他认为,我国专业急救中心要摆脱长期以“医院模式”来办急救的现状,“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及时有效地开展医学救援,同时向社区公众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技能,是医学救援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10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类医疗机构以及美国心脏协会、国际SOS的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就国家各行业的医学救援资源的有机整合,建设规范我国院外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专科救治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医学救援学科体系以及医学救援制度、装备标准化、空中医学救援等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