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解读: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决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命题,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把握这样几点:

    第一,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当代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离开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离开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而孤立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通过回答时代课题获得新认识,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必须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第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研究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与中华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

    第三,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基本态势、演变过程和长期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四,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人民群众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经验、新的创造,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

 
 
 相关链接
· 四中全会《决定》解读:新形势下党建的总体要求
· 四中全会《决定》解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决定》解读: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
· 四中全会《决定》解读:如何认识党内的突出问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