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迎来了第十个年头,记者近日走进河南、河北、湖北、重庆四省市工程区,近距离体察退耕还林的点点滴滴。
粮下川,林上山,农增富
初冬时节,河南新安县城乡大地还绿意盎然。北治镇农民崔占营今年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退耕还林后,我家的坡耕地全部改种金银花,再加上我这养的几十头猪,今年净收入能有好几万。”
老崔家的4亩多地基本都是坡耕地,以前种小麦亩产也就400多斤,“种了一坡,收了一车,光顾着嘴了”,一年忙到头,没什么余钱。
新安县位于黄河小浪底库区南岸,山多地少,拓荒种粮对于农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缺少林木护山,坡耕地土壤流失、粮食减产成为家常便饭。
2000年,新安县被列入国家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如今,薄皮核桃、樱桃、金银花、侧柏等一系列高效经济生态林种满了山坡头。县委书记王敬林介绍说,为解决退耕还林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压力,县里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养殖、蔬菜种植业、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000元攀升至2008年的4000多元,新安县一举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跻身该省经济十强县市。
粮下川,林上山,农增富,老崔家和新安县退耕还林10年间的变化,是退耕还林给工程区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说,自1999年我国启动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我国新增加4.03亿亩林地面积,农民新增收入近10%,退耕还林虽然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反而实现了稳产和高产,25个退耕还林省区粮食产量增加了57.7亿公斤。
风沙变小,水变清,生态改善
“过去一刮风,黄土望不到边,嘴里、耳朵里全是沙子。现在干净多了!”说起退耕还林前后的变化,河北省临城县村民王振江感慨道。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河北省荒漠化土地面积与退耕还林实施前的1999年相比减少604万多亩,沙化土地减少143万多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平均增加9.14%。
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白顺江介绍说,河北现在是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水源地,河北的生态建设担负着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任。退耕还林近10年来,河北省共完成造林任务2600多万亩,为京津地区建立起了一道密实的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山区农民开拓了一条绿色的致富路。10年来,河北省共发展干鲜果品基地、林板(纸)原料林基地各500多万亩,饲料林420万亩,林草间作面积210万亩,年收益86亿元,昔日贫瘠的退耕地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和重庆三峡库区采访,记者感受到了退耕还林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改善,船行江中,水清岸绿,抬眼所及,群山含翠。
数据也有力地支持了记者的直观感受:以重庆为例,10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700多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区水土流失程度由重度、中度降为轻度或无明显侵蚀,“十五”期间,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减少了23.9%,长江输沙量从1999年的4亿多吨减少到2004年的1.29亿吨。
“以前一下雨,山上的土就往下冲到丹江,雨大时把种的红薯都冲了出来。现在,你看水库的水别提有多清了!”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八里寨村村民艾光照说。
“我们一直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作为立市之本,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 丹江口市市委书记郭新明介绍说,从2001年起,丹江口市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如今,一道道环绕丹江口水库的防护林紧紧护卫着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两条柑橘林构成的绿色玉带环绕在库区两岸。“退耕还林近10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直接喝都没问题。”郭新明骄傲地说。
退耕还林还未画句号
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丹江口力推适生优势经济林——柑橘,目前,柑橘已成为丹江口库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15万橘农人均柑橘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树种上了,库区变绿了,果实金灿灿的,但销售难也跟着来了。“丹江口年产6亿斤柑橘,每年的销售都成问题。”丹江口市副市长周德随说,丹江口的柑橘主要是宽皮蜜橘,在鲜果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深加工拓展销售方面,丹江口市却举步维艰。由于含糖量达不到酿制果汁的标准,宽皮蜜橘只能做果汁的填充料。再加上种植结构过于单一,丹江口的柑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柑橘价格每年波动都比较大,调整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周德随坦言。
丹江口的烦恼在不少退耕还林工程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提高退耕还林后续林特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让退耕农民持续增收是摆在工程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位“老林业”说,一些地方在实施退耕还林时,为了完成指标,做的是低水平、广覆盖、量先行的“速成章”,“现在回头来看,当初要是不一哄而上,慢慢规划,在树种等选择上就会更加成熟,工作就能做得更漂亮。”他的这番话也是对“后来地区”的一个提醒。
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不少,要实现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后,我国的退耕还林进入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新阶段,很多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完善、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的针对性措施,各地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也与日俱增。

面积
据统计,1999—2008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0.27亿亩。
投入
根据现有退耕还林政策标准和已完成任务测算,退耕还林中央总投入将达4337亿元,其中到去年底中央已投入1918亿元,总投入相当于13条青藏铁路的投资,是我国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