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解放军报记者 邹维荣、新华社记者 陈辉)患有慢性心衰的94岁老红军李尚德,在“家庭病房”就享受到254医院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随时监控,多次犯病都得到及时抢救。截至目前,北京军区近5000名老红军、老八路等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家庭病房”的医疗保障体系。
北京军区离休干部平均年龄83岁,每人平均患6种以上疾病,但医院干部病床紧张,很难满足长期患慢性疾病的老干部需求。此外,医院不具备家庭的亲情环境,许多患病的老干部更希望在家中治疗。为此,北京军区采取三种方式,保证老干部在家中的医疗需求。
——创办家庭式病房。北京军区建立了体系医院、干休所、老干部家庭“三位一体”的融关怀、照料、亲情护理的“家庭病房”。干休所卫生所每天查房,观察病情,坚持诊断、治疗、送药、护理、保健“五上门”,并与老干部建立急救呼叫系统,通过举办卫生常识、急救常识、家庭安全常识讲座,编发保健手册等形式,提高家属、子女和保姆照顾老干部的知识和技能,使老干部的家庭成员都能掌握急危病症简单的处置方法。目前,北京军区开设的“家庭病房”已覆盖全区干休所,先后展开438张。
——开发《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系统》。北京军区254医院与天津12个干休所在全军率先开通了《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系统》,实现了医院、干休所卫生所的联网,随时可以提供网上医疗服务,把大医院的优质服务延伸到老干部身边。目前,这一做法正在全区干休所推广。
——体系医院巡诊制度。军队体系医院每周到干休所“家庭病房”查房,遇有紧急病情随叫随到。6年来,全区医院依靠上门巡诊抢救和处理紧急病情和危重病人1000多人次。
北京军区还出台了《干部保健工作规则》,对全区干休所卫生所和所属医院主管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使老干部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北京军区患慢性疾病、无特殊治疗、长期卧床在医院的老干部大都转移到“家庭病房”,不仅缓解了医院干部病房的压力,而且使老干部在治疗中获得了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