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0日电(记者 赵春晖)今年以来,新疆又有27万农牧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摆脱了贫困。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当地600多万居民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群众,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近一半;同时,这里也是新疆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为尽快改变南疆三地州农民的贫困状态,仅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就投入40亿元,扶持当地经济发展,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新疆约有129.8万人享受农村低保。自今年开始,新疆还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将更多困难人群纳入低保范围,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
为拔掉“穷根”,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新疆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坚持产业化扶贫、移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新疆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棉花、粮食、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确保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外宣布,明年新疆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力争当年自治区贫困人口再减少26.3万人。特别是要以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边境贫困农牧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步接近自治区平均水平。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逐步完善的扶贫方式使天山南北农牧区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人均收入连年持续增长,今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000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