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坚守,一种执着,一分坚强,一分关爱,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动。为割肝救子而“暴走”的母亲、穷一生之力为英魂铺就回家之路的解放军档案专家、为救落水少年奋不顾身的大学生……2009年,这些人的故事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2009年10月24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15名大学生组成人梯,扑入长江之中,拯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同学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见证了一群中国大学生的壮烈,也见证了中国青年的勇气、责任与价值抉择。2009年10月28日,荆州市为三位大学生举行追悼会,市民们献上写有“儿子们,一路走好”的条幅。新华社发 (陈卓 摄)

28岁的李拥兵是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中心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妻子王琴同为该校的美术教师,两人2002年相识情投意合,2006年成为人生伴侣,2007年12月底爱子李子豪诞生。“5·12”地震时,李拥兵正在清平乡小学上课,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则前往汉旺镇中心小学参加一个教学交流活动……妻子被埋不幸去世,留给他一个不到5个月大的孩子。
地震后的李拥兵很消沉,在家整整呆了十多天,茶饭不思。二哥告诉他,比他悲惨的人还很多,要学会坚强,去外面看看,能不能帮别人做点什么。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拥兵走出了家门。
一开始,李拥兵跑到绵竹市体育场做志愿者,看到什么做什么,帮助救援机构搬运物资,发材料、水、棉被衣服等,还给外地来的救援机构做方言翻译。2008年8月初,清平乡板房小学开始复课,他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但静下来以后,心里的伤痛还是难以平复。”李拥兵显得很无助。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9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绵竹工作站在当地43所学校设立心理咨询辅导课题,并从每个学校选择一名老师作为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在对他们本人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交给其辅导别人的能力。李拥兵有幸成为这批志愿者之一,开始了自我救赎和拯救他人的心路历程。
这是李拥兵和孩子在田间玩耍,享受浓浓亲情(2009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