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西藏逆势上扬
——解析2009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世界屋脊”上的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是震惊中外的拉萨“3·14”暴力事件之后的第一个年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惊涛拍岸;继藏南罕见雪灾、当雄6.6级地震之后,全西藏又遭受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侵袭…… 风浪叠起,困难重重。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此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雪域高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得如何?西藏各族百姓过得怎么样?西藏是怎样应对各种挑战的? 这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一角(2009年6月25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新华社拉萨1月9日电(记者罗辉、李柯勇、拉巴次仁)“世界屋脊”上的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是震惊中外的拉萨“3·14”暴力事件之后的第一个年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惊涛拍岸;继藏南罕见雪灾、当雄6.6级地震之后,全西藏又遭受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侵袭……
风浪叠起,困难重重。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此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雪域高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得如何?西藏各族百姓过得怎么样?西藏是怎样应对各种挑战的?
这是2009年8月22日,游客在拉萨八廓街上选购旅游纪念品。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达到5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2.4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西藏在新的起点上迈进”
2009年12月下旬,拉萨朵森格路上的“蓝盾儿童商场”重新开业,这标志着在拉萨“3·14”事件中被烧的商家已全部恢复营业。“蓝盾”的售货员卓玛说:“经过装修,商场提高了档次,现在生意比‘3·14’事件之前还好。”
在著名的八廓街上,开藏香店的扎西平措不肯向记者透露他的“商业机密”,只是憨憨地笑着说:“现在拉萨是最安全、最适合赚钱的地方。”
“3·14”事件后,西藏经济一度增速下滑,旅游业发展几乎停滞,外来招商引资、社会投资大幅下降。一年来,面对多种挑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2009年,西藏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预计达到437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两个百分点。
最典型的是旅游业。曾遭受拉萨“3·14”事件重创的西藏旅游业,在当地政府加大促销力度、重塑旅游形象的艰苦努力下,2009年强劲反弹,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达到5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2.4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游客们那一张张洋溢着新奇和喜悦的面孔,是西藏经济社会恢复平稳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新年元旦期间,站在号称“中国最美雪山”的南迦巴瓦峰下,北京游客张小静说,没想到,在深冬季节不约而同来这里徒步旅游的竟有几十人。
旅游业的恢复直接带动了西藏百姓增收。2009年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了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1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
与此同时,一批事关西藏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在2009年相继开工,西藏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日喀则和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阿里昆莎机场校飞成功,多条干线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进展顺利。旁多水利枢纽等一批骨干项目开工,藏木电站建设深入推进。世界海拔最高、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现在,西藏已经在新的起点上发展、迈进了。”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西藏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向心力没有变。通过‘3·14’事件,西藏各族人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

2009年5月18日,首批出口美国的11340箱拉萨青稞啤酒通过青藏铁路列车发往天津新港。这是工作人员在拉萨火车站货运站装运青稞啤酒。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思路彰显威力
近日,9038件拉萨青稞啤酒装车陆续发往美国,这是拉萨青稞啤酒2009年接到的第二个美国大额订单。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大背景下,西藏消费品此次“强势出击”格外引人注目。
一看包装,这批啤酒就很有西藏风味——黄色的包装箱上印着色彩斑斓的唐卡。拉萨青稞啤酒的原料采用30%的西藏青稞和70%的澳麦麦芽,并针对美国消费者的口味改进了配方。
“特色”,在解释自己的产品逆市热销的原因时,拉萨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布次仁一再强调这两个字。
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一年多来,这一战略思想已落实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无论是对全国还是对西藏来说,都是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认为,西藏要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工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真正把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战略支撑点。
西藏加大了对农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2009年,西藏投资8.3亿元用于产业发展,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同时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资金达1.1亿元,是“十五”以来中央投资用于扶持西藏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一年。
如今,打“特色”牌已是西藏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重要保障。林芝松茸、拉萨青稞啤酒、“5100”矿泉水等一批特色产品走出高原,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亮点。这再次证明,只有那些自主创新、富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在风浪中经得起考验。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西藏一年来的实践,为人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颇有启发的范例。张庆黎说:“实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关键是要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是2009年12月15日,西藏当雄县龙仁乡牧民童祝使用搅拌机打酥油茶。西藏当雄县龙仁乡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藏北草原,生活在这里的889户、4605名牧民目前已告别了世代用来照明的酥油灯,实现了户户通电。2009年西藏加快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又有11万名农牧民告别用电难历史。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安居乐业”让西藏百姓翻开生活新篇章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一年前发生6.6级地震的西藏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村民扎拉高兴地邀请记者参观他的新居——三室一厅,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政府还帮他购置了桌子、柜子、藏床、卡垫。扎拉说:“现在,我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大大超过了地震前。”
农牧区安居房建设是西藏2009年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自2006年开始,西藏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改造22万户民房,使全区80%居住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仅2009年,西藏就完成安居工程5.97万户,惠及33万人。至此,西藏解决了23万户、120万名农牧民的安居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安居房建设任务。
“孩子们高兴得在房子里打滚。”那曲县那曲镇八村村民索朗江措回忆全家从低矮的土坯房搬入新居时的情景说。如今,无论是在珠穆朗玛峰脚下还是在雅鲁藏布江畔,无论是在藏东林区还是在藏北草原,一排排崭新、整洁的藏式新居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安居”成为西藏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与之相应的则是“乐业”。
百姓是否“乐业”,关键就看钱包鼓不鼓。预计2009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背后,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灾害惠农补贴力度、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广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的艰苦努力。
无论安居还是乐业,都指向一个更牵动人心的词语——民生。2009年,西藏的民生问题继续以跨越式的速度得到改善。

图表:2009年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新华社 发
在2008年末西藏主要为来年安排的185亿元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占到六成。一项又一项惠民政策,让各族百姓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生活的新篇章:
——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新解决了41.43万名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
——加快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又有11万名农牧民告别用电难历史;
——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原定的148万名重点帮扶对象的年人均收入都已跨过1300元的帮扶线;
——自1988年以来第八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受益学生达27万人;
——“西藏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开始实施,旨在全面提高农牧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6年后使西藏人均寿命提高1岁……

这是2009年3月28日,西藏昌都县各界群众身着盛装聚集在昌都县天津广场,载歌载舞庆祝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2009年3月28日,西藏迎来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日”。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各族人民时刻在感受着雪域高原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刚刚到来的2010年,被认为是西藏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因为这一年前承“十一五”、后启“十二五”,各方面工作既有总结性,又有奠基性。
“从现在起,实施‘十一五’规划剩下的时间满打满算仅有一年,而离完成‘十一五’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离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张庆黎指出,“到2020年西藏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全国相同的是时间和目标,不同的是起点和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紧迫感”和“差距观”已成为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他们正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努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巨轮继续破浪前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认真总结西藏工作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西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对保证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
西藏在金融危机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拉萨12月29日电(记者 拉巴次仁)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2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有力手段,西藏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向巴平措说,2009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比较大的一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等措施。除了落实中央给予的支持和原来已经安排的资金外,去年西藏财政投入185亿元,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尤其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拉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截至目前,西藏已经完成投资110亿元。详细>>>
西藏农牧业建设有力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华社拉萨1月6日电(记者尕玛多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获悉,“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31.4亿元实施西藏农业开发项目,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0倍。规模空前的建设投入不仅增强了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后劲,而且有力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五”期间,西藏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区域优先突破”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针,大力实施特色农牧业开发项目,初步建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山羊绒、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为主的粮油禽蛋奶菜、以藏东为主的林下资源等产业带,农牧区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特色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