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着重加大教育基础工程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结构公平,为更多孩子铺平求学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日趋完善的“远程教育”为中西部1亿多名农村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扇实现梦想的窗户。 2004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100亿元投资让寄宿学生“居有其屋”,“两免一补”让千百万孩子走进课堂。2008年秋天,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宏志班……一次次承载爱心的努力让上学梦成为现实。教育事业前行的每一步,都改写了无数中国孩子的命运;教育事业改革的每一次努力,都为国家和民族书写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这是2008年3月13日,甘肃省临泽县第一小学学生放学回家。2008年春天,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当年秋季,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至此我国形成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新华社发

    这是2005年4月30日,我国“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北京升旗希望小学教师张胜利(左)在给他的学生刘晓辉补课。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这是2007年8月31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加吉娘村的藏族村民在扫盲班上课。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2000年,中国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到2007年底,“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我国全民教育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新阶段的“扫盲”工作由12个部委分别承担,针对失学儿童、出国劳务人群、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扫盲,帮助他们获得工作机会、改善生活状况。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 摄

    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宏志班”学生在做实验(2002年7月15日摄)。截至2009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共招收8届“宏志班”,500名学生来自20多个民族。目前,首届“宏志班”学生已大学本科毕业,有的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走向了工作岗位,在不同的领域实现着人生梦想。新华社发

    这是2008年12月10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五中学“春蕾高中班”的学生在寝室里学习。2006年,原州区第五中学开设了“春蕾高中班”,40名女生全部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家庭,其中部分女生小学和初中都是“春蕾计划”的资助对象。就读高中两年多来,这些女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各种困难,相互加油勉励,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坚持学业,中途没有一人辍学,各科成绩也在全年级保持优秀。

    “春蕾计划”是1989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目前,“春蕾计划”累计筹集资金8亿多元,捐建“春蕾学校”800多所,救助失学女童180多万人次。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这是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的李拯用手摸着教练的腿,了解运球动作(2009年10月28日摄)。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成立于1958年10月20日,是一所面向视力障碍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小学、中学、职业高中学生148人,13个教学班。学校注重盲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个别化辅导,使盲生达到一专(具有一项专业技术,如按摩、音乐、文学、法律、工艺等)、二能(具有社会交往适应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生活能力)、三合格(德、智、体三方面都能符合要求)的标准。新华社发(赵聪睿 摄)

    图为西藏达孜县帮堆乡完全小学学生在课间玩耍(2009年12月9日摄)。2009年底,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范围内再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这是1985年国家拨出专款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以来,第8次提高经费标准。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这是在沈阳市和平区砂山街第四小学读书的“外来的孩子”包雨佳(中)和城里的小朋友在一起(2006年2月28日摄)。这个学校作为沈阳市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指定学校。全校近500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300多名。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新华社发

    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安县中学理科班学生,在临时改建的“巨型教室”里学习(2008年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戴旭明 摄

    这是2009年9月1日,一位坐轮椅的少年被同学推着走在无障碍通道上。坐落在都江堰幸福镇的都江堰友爱学校是在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悉心关怀下、在汶川大地震后建立的国内第一所全方位无障碍九年制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摩的残疾人教育试点学校。120多名“折翅”少年被分到不同的班级,每班4至5人,与健康儿童一起,学习成长。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河南滑县滑南希望学校的学生们在集体用餐(2008年10月20日摄)。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半坡店南街村的农民李淑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创办了一所面向留守儿童的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滑县滑南希望学校。在这里上学的留守儿童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学校还建立了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联系电话等内容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听取留守儿童倾诉……

    各级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当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教育机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从独自成长的孤独寂寞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朝夕与同学相伴,在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成长。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这是新疆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乡哈纳斯村蒙古小学的两名学生在户外温习功课(2005年6月23日摄)。这所小学有近百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蒙古族。禾木哈纳斯乡位于美丽的喀纳斯湖畔,近2000名蒙古族图瓦人生活在这里。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相关链接
· 甘肃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高 今年全面实现"两基"
· 教育部就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12条意见
· 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教育部会议部署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工作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我国明确10年内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