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22日电(记者李建平、刘云伶)旨在为民众谋福利的重点工程建设,却因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打了“折扣”。山西省纪委监察厅21日公布,山西省在2009年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及重点工程建设监督工作中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11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对14人进行了行政问责。
山西省监察厅副厅长刘蓉华介绍,2009年中央安排山西省扩大内需4批资金共87亿元,山西省安排152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6500亿元用于拉动经济增长。
由于建设项目数量多、涉及领域广、投资规模大,山西省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督检查体系。为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山西省共派出215个督察组,先后对5457个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项目进行了5轮监督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058个,发出督察建议书447份,约谈80人。
据刘蓉华通报,重点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5方面问题:有些项目审核不严,超规模、超标准建设;有些项目审批手续不完备;有些项目不进行招标招投,有的违规招标;部分项目不实、违规操作;个别项目截留挪用资金等。
山西省纪委:煤焦领域凸现十大腐败问题
新华社太原1月22日电(记者李建平、刘云伶)违规审批、入股办矿、挪用煤炭基金……随着煤焦领域成为山西纪检部门查处重点,因煤而生的各种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山西省纪委在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省在2009年展开的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中,共清缴违规违纪资金145.82亿元,处理了1217名违纪党员干部。
据山西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邢顺喜通报,2009年山西省纪委查处了包括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中铝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冯其福侵吞国有资产在内的一批典型案件。此外,近1000个单位和4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申报了在煤焦生产管理和监管环节中的违纪违法问题。
邢顺喜分析说,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自上而下的全面清理、人民群众的积极举报,煤焦领域呈现十大违法违纪问题。一是违规审批资源、非法倒卖国有资产;二是漏缴、欠缴、挪用、私吞煤炭基金;三是不按规定收取资源价款;四是偷逃欠税;五是煤炭运销票据名目繁多,以及伪造、倒卖票据;六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七是中介机构虚假评估、商业贿赂;八是超层越界、非法组织生产;九是以土地治理为名非法采煤;十是党员干部入股办矿、收受贿赂。
邢顺喜介绍,为从源头上防治煤焦领域腐败,山西省纪委2009年建立各方面制度262项,基本涵盖了煤焦领域行政审批、安全监管、生产经营、税费征管、兼并重组整合、中介服务等重点环节。同时,针对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山西省纪委实施和推进了一批改革措施,力争为其创造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