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慢慢变“老”的西藏人见证着雪域高原发生的巨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拉萨1月28日电(记者 颜园园)被称为“雪域高原”的西藏自治区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民的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延长到了现在的67岁,仅百岁以上老人,就有79位。

 

    2008年3月14日,生活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加荣村的长寿老人阿麦次仁在生日与曾外孙女次仁梅朵在一起。被称为“雪域高原”的西藏自治区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民的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延长到了现在的67岁,仅百岁以上老人,就有79位。从而立到古稀,慢慢变“老”的西藏人正见证着雪域高原发生的巨变。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从而立到古稀,慢慢变“老”的西藏人正见证着雪域高原发生的巨变。

    左手拿着一串黄色的佛珠,阿麦次仁坐在沙发上安静地晒着太阳。生于1891年3月16日的她,人生旅程跨越3个世纪。她出生于藏北草原那曲县罗玛镇,丈夫去世后带着儿女四处流浪,为大家族放牧维持生计。1959年民主改革后,一家人搬到了现在的加荣村。如今,阿麦次仁享受着每年800元的自治区寿星健康补贴。县里还安排一个藏医经常来家里问诊,并免费为老人送医送药。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表示。

    民主改革以来,国家已累计拨款18亿多元用于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2010年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专项经费年人均达到了180元。同时,西藏已拥有1339个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达到了10635人,仅拉萨就有两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观念的改变也挽救了许多生命。旧西藏时期,生孩子被视为隐秘与不洁的事情,以至于有些农牧区藏族妇女只能到牛羊棚,独自拿着剪刀进行生产。解放初期,西藏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000/10万,婴儿死亡率也达到惊人的430‰。

 

    2007年4月9日,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在给达孜县唐嘎乡农民产妇卓嘎的儿子做检查。随着政策的推广和农牧民医疗卫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孕妇走进医院分娩。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003年,在3个孩子相继因分娩感染死去后,桑桑拉姆最终在医院进行了她的第四次分娩。西藏实施的对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费用或提高报销比例的“绿色通道”政策,不仅保证了桑桑拉姆的母女平安,还为她报销了1.8万多元的医疗费。

    “这一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孕产妇到医院分娩,并极大地降低了西藏居高不下的孕产妇死亡率。”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王建鹏说。

    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分别降至254.6/10万和27.1‰,西藏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则提高到43.26%。

    人均寿命的延长,带来人口的增加。据《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介绍,西藏总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87.08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以上。

    而一项旨在全方位提升农牧民健康水平的《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将可能在2015年使全区人均期望寿命再“老”一岁,即68岁。

    目前,“健康促进行动”已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其中,老百姓觉得最实惠的包括设立村一级卫生室,逐步实现每个村至少拥有1名医生、享受更大幅提高的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等。

 
 
 相关链接
· 中国民航局出台六大措施促进西藏民航事业发展
· 西藏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到位资金达191.34亿元
· 民航局出台关于促进西藏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率工作组赴西藏检查指导工作
· 西藏六项措施改善民生 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
· 西藏六举措确保春节藏历年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