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1日电(记者 杨三军)去冬今春以来的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为此,四川采取加强田间管理、加大提灌力度、提前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抗旱救灾,力争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去冬以来,四川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农业旱象显露。持续的高温少雨还使川西高原及山地的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火情频发。
持续的干旱少雨给四川的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00多万亩,成灾58万亩,凉山、广元、绵阳、资阳、自贡等市州受旱面积较大,部分旱区已出现小麦黄叶、油菜早花等现象。
面对持续的旱情,四川省及时发出做好抗旱工作的通知,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农水局等部门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自贡、德阳、内江等地指导抗旱工作。各地通过抽水、提灌、挑水等措施,加强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肥水管理;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减少用水量。
为缓解全省旱情,四川省政府还决定将今年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前到3月1日启动,较往年提前1个月以上。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说,今年的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区由10个增加到13个,预计可增加降水2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