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25日电(记者刘铮、张桂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25日表示,今年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提升开放水平。
彭森在重庆举行的2010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今年深化改革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
——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要稳步推进电力、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污染者付费制度;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要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从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继续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加大力度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或推进电力、铁路、盐业、邮政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激励约束机制。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紧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文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更加注重提升开放水平。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今年我国将推进居民用水用电阶梯式价格改革
新华社重庆3月25日电(记者刘铮、张桂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25日表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要重点考虑资源稀缺程度,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今年重点推进居民用水、用电阶梯式价格改革。
记者从在重庆举行的2010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居民用水、用电的基本需求部分将大体保持原有价格水平,超量使用部分实行累进加价。这样可以避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又能加强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
彭森指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对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推进这方面的改革,既要重点考虑资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合理把握价格调整的力度和时机,避免集中出台调价项目,防止价格大幅波动。
彭森还表示,今后要进一步理顺资源环境税费关系,年内要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改革方案。
改革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动力拓展空间
新华社重庆3月25日电(记者刘铮、张桂林)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刻不容缓。
“深入推进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根本途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在重庆举行的2010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
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多年来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转变的步伐还跟不上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制约。”彭森指出,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根源。不动体制,不改机制,就不能有效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有可能使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得而复失。
例如,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是导致居民消费动力不足、最终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投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体制分割,不仅不利于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导致农村巨大的需求潜力难以释放。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不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助长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了总体部署。这次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对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如何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安排。
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今年国家将稳步推进电力、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制度改革,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污染者付费制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于各界高度关注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方面国家将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另一方面,将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特别是发挥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尽管通过超常规手段成功保增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作用的结果,行政手段的局限性和短期性会逐步显现,而真正扩大内需,最终要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今后的改革,要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家将从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继续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加大力度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或推进电力、铁路、盐业、邮政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激励约束机制。
当前,社会各界对推动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寄予厚望。现在,距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只剩下10年时间,我国经济社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选择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式,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