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全力防止旱区群众因灾返贫
新华社贵阳4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周芙蓉、李靖)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热切关注,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深入发展,其中一个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即防止灾区群众因灾返贫。
西南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而贫困家庭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薄弱,因此干旱对西南五省份的影响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不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切实保障这些特殊困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是抗旱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旱灾对贫困地区生产的影响可谓雪上加霜。当地党委政府在积极发展生产以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既要着眼于灾区的生产建设,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自救。毕竟,他们的相对贫困与生产上的相对弱势关系密切,通过恢复生产来减少损失、防止因灾返贫的要求更为紧迫。
旱区各级党政机关应当突出重点,建立健全抗旱责任机制、困难群众对口帮扶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到位,让每一个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应当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产情况,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行百里者半九十。近期西南部分地区虽出现降水,但对缓解旱情作用不大,抗旱形势依然严峻。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意识,做好持久抗旱准备,进一步振奋精神,力保旱区群众不因灾大面积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