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20日电(记者 张兴军)黄河防总20日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调水调沙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秒提高至4000立方米/秒。
经国家防总批准,2010年6月19日9时至7月7日24时,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实施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本次调水调沙的调度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最大下泄流量达3900立方米/秒;第二阶段,通过科学调控黄河干流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泄流时间、下泄流量和对接水位,人工塑造异重流,尽可能增大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比,实现输沙入海。
20日下午,黄河防总公布了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结果。实测数据显示,本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排沙5268万吨,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冲刷2541万吨、最小过流能力由2009年的3880立方米/秒进一步增大到4000立方米/秒;再次成功地在小浪底库区塑造了异重流并实现排沙出库。7月4日19时,小浪底水库出库实测最大含沙量0.288吨/立方米,排沙比达到150%,库区淤积形态得到进一步改善。
此外,在本次调水调沙大流量过程中,还成功进行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断流34年的黄河入海故道刁口河全线过流。截至目前,刁口河累计进水2309万立方米,累计入海水量324万立方米。遥感数据对比显示,河口湿地水面面积增加6.84万亩,进一步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黄河难治,重在泥沙,根在水沙关系不协调。调水调沙,就是通过水库联合调控,把自然状态下不协调的水沙关系塑造成协调的水沙关系,从而实现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不淤积或冲刷,以及水库减淤的目标。自2002年至今,黄河防总已连续实施了十次调水调沙。实践证明,调水调沙已经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