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8月9日电(记者刘大江 邱明)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素有“世界工厂”之称。
这一方面让广东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在过去30年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世界工厂”多为代工,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广东越来越感觉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善于思变创新的广东人,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自主创新正在迸发惊人活力,广东正在经历又一次的历史性涅槃。
“世界工厂”多为代工 核心竞争力缺乏
早在2006年,“世界工厂”广东民营企业数量达到数百万家,居全国首位,但突出问题是多为代工,自主品牌数量和庞大的企业数量不成比例。
这种代工型发展模式曾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弊端暴露无遗:以制造芭比娃娃玩具为例,广东企业制造一个芭比娃娃的价值是1美元,最后在美国的沃尔玛卖出去的价格是9.99美元。从开始的制造到终端的零售,整个价值的创造接近10美元,广东制造业只赚取了1美元。这一过程中,广东付出了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代价。
东莞作为依靠制造业起步并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制造业规模和能力可以媲美一个内地省份、甚至一个小国家,但其令人遗憾的是,自主品牌却寥寥无几。
以IT产业为例。东莞的代工制造力令人惊叹,它是索尼、英特尔、三洋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仅电脑整机中就有95%以上的零件在东莞加工生产,所以业界流传着“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但就自主品牌而言,却只有金立、佳禾、OPPO等屈指可数的几个IT品牌。
再如高尔夫产业。东莞市塘厦镇的高尔夫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到2009年,塘厦已有130多家高尔夫企业,产量占世界市场四成左右,被称作“世界高尔夫产业名镇”。但是,塘厦高尔夫企业大多为贴牌代工,产业仍相对低端,企业虽多,但由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甚至还时有恶性竞争。塘厦镇经信局副局长刘裕兴说,塘厦就是一个生产车间,只会为国外大品牌做生产,高尔夫企业还都不大愿意打碎代工的饭碗。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国内有着巨大的市场,塘厦高尔夫企业还是主要依靠外销维持生存和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销售的高尔夫用具大多来自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东莞民营企业以年均14%的增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48万户,但注册资本普遍偏小,近九成出口民营企业还处于贴牌生产阶段。
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白明韶说,广东是我国的第一经济大省,产品遍布世界,但广东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微薄,品牌国际影响力有限,核心竞争力依然缺乏。
路径依赖创新资源匮乏 品牌营销意识尚需加强
自主品牌短缺,已成为众多广东企业心头之痛。
过去30年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包括广东企业,主要以低成本、大规模、模仿创新的生产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珠三角政经评论员金心异说,这一生产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这种生产方式运行日久,对于企业来说往往产生强烈的路径依赖。广东不少企业都拥有足够的条件和经济实力来发展自主品牌,但可惜的是,一些企业只“青睐”代工生产,满足于从加工制造环节赚取利润的发展模式,企业只赚“眼前钱”,而在“未来钱”的规划上,其视野往往严重缺失。
路径依赖太强烈,容易形成守成意识,这让很多企业在创造自主品牌之路上打了“退堂鼓”。广东一家电子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一个品牌从创造到推广、建设,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花费庞大的资金和众多的人力、物力,但这些不能保证品牌一定成功,其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全都需要企业自己承担。这造成许多企业就算有品牌意识,一旦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就会不自觉地退却。
创新资源的短缺导致自主创新不足,也是广东品牌发展受限的现实问题。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相较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地区有限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难以满足众多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不少企业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有心而无力”。
此外,对于广东一些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意识尚需加强。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项目建设、设备供应、场馆运营等方面,活跃着大量广东企业的身影,但以品牌形象示人的却只有万科、腾讯等为数不多的企业。而在展示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的民企联合馆中,拥有庞大保有量的广东企业仅占1席。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 自主品牌正在发力
创立于1991年的东莞市佳禾电子有限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出口大幅度萎缩的背景下,依靠在代工生产的后期创立的Cosonic耳机品牌,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率先突围的有生力量之一。
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佳禾电子有限公司成为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注脚。
佳禾电子有限公司的经验是: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上的发力,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全面走向国际化,与以前的代工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广东的企业只有升级才能真正化解危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立自主品牌,是企业升级的两个手段。”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说。
当前,广东各界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新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其迅猛发力引人关注。
2010年7月9日,《财富》杂志发布了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来自广东深圳的华为一举冲至第397位,成为中国目前最有竞争力、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土民营企业,超越无数强劲对手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品牌设备商,杀入世界500强,华为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
作为民族企业品牌的杰出代表,华为是广东正在崛起的自主品牌的缩影。
致力于自主创新的省部产学研结合,在广东逐渐显现聚变效应:到2010年4月底,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6000多个,形成专利超过2万项,实现产值6855亿元。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后,一大批坚持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的企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成为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