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深圳音乐厅的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市民。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博物馆新馆、深圳大剧院、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随着这些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深圳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成效显著。深圳市从当年仅有的一座图书馆发展到今天的631家公共图书馆;拥有各类文化广场近400个,各类专业演出场所25家。去年一年,深圳大剧院组织演出177场,深圳音乐厅组织演出232场,服务观众35万余人次。近10年来,深圳读书月年年与市民相约。流动大舞台、流动借书车、流动戏院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周末剧场、周末广场音乐会等“周末”系列活动,经久不衰、场场爆满的“市民文化大讲坛”,面向外来工的“外来青工文化节”……这些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打出了“金字招牌”,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惠民工程。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市民在深圳图书馆读书(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