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邹伟、周英峰)自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和公安部联合实施为期3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文明交通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今年以来,酒驾、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比大幅下降。
在行动计划实施中,各地交警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创新交通管理理念,实施科学精细管理,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吸引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各地交警部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建设,努力实现文明交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其中,江苏建立查禁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长效机制,将酒后驾驶记录纳入文明单位测评考核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天津、河北、浙江等地推动政府机关、驻地部队建立文明交通教育和管理长效机制;江西开展文明交通指数民意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排名、通报,从而推动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各地交警部门创新宣传方式,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吸引群众关注、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湖南依托各类媒体,构建“报网互动、台网互动、机网互动、地空互动”的立体化宣传格局;河北开展“生命至上、文明交通”驾驶人誓词征集活动;辽宁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交通安全宣传周活动;湖北组织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集中曝光日”活动。
各地交警部门广泛组织发动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身到志愿宣传、劝导和监督的队伍中。江苏苏州推出义工协勤制度,让驾驶人成为道路交通的协管者;浙江宁波153家企事业单位认领了市区1000多个路口和斑马线;天津组织万名交通志愿者上路执勤;湖北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