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0月19日电(记者徐旭忠)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长江航运取得了干线货运量显著增长、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升等“五个显著”成就。
这是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战略合作论坛上介绍的。
唐冠军介绍,长江横贯东西,沟通南北,连接国内外,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长江航运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干线货运量显著增长,2009年,长江干线完成货运量13.3亿元;二是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高,云南水富以下建成了高等级航道,并实现了昼夜通航,10米深水航道已从长江口通达南京;三是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升,2009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3亿吨,长江干线共有20个一类水运口岸和4个亿吨大港;四是船舶运力显著扩张,2009年,长江水系拥有内河运输船舶12.49万艘,5325万载重吨;五是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污染能力显著增强,长江干线已有42%的航段实施了定线制改革,初步建成了较完备的安全监管和快速应急救援体系,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8.7%。
唐冠军说,长江航运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与沿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长江水系货运量占全国的80%,沿江85%的煤炭、83%的石油、85%的铁矿石依托长江航运,长江航运有力地促进了沿江产业布局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根据测算,长江黄金水道的年GDP直接贡献近800亿元,间接贡献达1万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达20多万个,带动间接就业千万人,充分展示了其成本低、效益高的比较优势,能耗低、污染轻的独特优势以及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优势。
中美就内河航运发展形成三大共识
新华社重庆10月19日电(记者徐旭忠)19日闭幕的中国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战略合作论坛发表了《重庆宣言》。中美就内河航运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流域发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达成共识。
《宣言》强调,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必然选择。内河航运作为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之一,其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独特优势,将在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将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宣言》指出,长江、密西西比河的发展成就显示,内河航运发展规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布局沿海溯河而上、延伸扩至内陆的普通特征,内河航运在内陆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美两国将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地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使内河航运不断助推流域经济发展、促进内陆开发开放,为世界其他流域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宣言》表示,“两江”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应进一步注重综合统筹和长远规划,从防洪、航运、供水、旅游、发电、农田灌溉和环境保护等目标出发,努力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中美两国与会代表认为,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深化“两江”的战略合作,中美两国将定期轮流召开“中美两江战略合作论坛”,建立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双方不定期开展互访。同时扩大在航运与物流业的规划发展、建设与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交流。此外,两国还将加强在航运业、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航运信息化等领域合作。
本次论坛有来自中美两国部委和沿江地方政府、港航企业、经济实体、科研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与会代表就“内河航运与综合交通”、“流域经济发展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沿江旅游产业”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