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0月28日电(记者 李菲)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28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说,“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争取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杨冬权指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在“十二五”期间,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地区省份有80%左右、中部地区省份有60%左右、西部地区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要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杨冬权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认识,充分看到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整合县级档案馆、县级各涉农部门、乡镇和村的民生档案信息,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
同时,狠抓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涉农档案专题目录的数字化和上网,加快可公开涉农档案的开放审核和数字化及上网,加快推进各级政府公开信息的网上查询,加大对各种涉农信息的整合并上农村网,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网络和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广泛共享。没有网络的地区要积极开展送档案下乡、送光盘下乡等活动。
杨冬权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组织保证,加快人才培训,把这项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列入工作日程,每年都有较大的动作,每年都有新的进展,用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巨大成果,为新农村建设写下新的篇章。
“贴近农村基层 贴心服务农民”
——我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新华社青岛10月28日电(记者李菲)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南通市网上村村通平台,在网上设置了各村(社区)的页面,将公开的档案资料采集、上传、更新,老百姓上网就能看到各村(社区)的信息;河南省18个地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全面启动,利用门户网站设立了“三农档案查询利用中心”,提供有关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服务的档案信息……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28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指出,目前,正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开展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介绍,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国家档案局在2008年提出的农村农业档案工作新任务。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杨冬权说,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套用,面对这种前无古人的形势,全国各级档案部门不等不靠,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提供保障;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坚实基础;为维护农民利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等方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已经产生、今后还将继续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全过程,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并为农村的民主决策、发展生产以及农民维权提供支持”。杨冬权指出,新时期要管好用好这些档案资料,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方法,走信息化的道路,通过网络传输,让广大农民方便地利用档案,实现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质的飞跃。
据悉,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会期两天。其目的是交流各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今后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任务,推动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农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