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民俗专家:春节期间拜年传达美好祝愿和温馨祝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过年好”“给您拜年了”,春节期间人们在见面时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民俗专家介绍说,拜年是中国民间历代传承下来的,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拜年的风俗,来自“年”的一则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就跑出来挨家挨户掠食噬人。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守岁,直到正月初一早上,大家开门见了面得知对方未被“年”吃掉,于是,打躬作揖,互相祝贺未遭劫难,因而形成风俗,代代相传。

    拜年,一般是从家里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便向长辈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长辈受拜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家里人拜完了,就出门给邻里乡亲族人拜年。

    王来华指出,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种情况:一是走亲戚拜年。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同学、朋友拜年,对方受拜后,通常会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答谢的,适当带些礼物,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街坊邻里,素日没有多少来往,到了春节,彼此“恭喜发财”“一顺百顺”,没有什么过多礼节,却能增进了解和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又增添了“团拜”的形式。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虽然人情味少了,但方便快捷省钱省力,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如果因故没有在春节拜年,春节上班后补拜,称为“拜晚年”。

 
 
 相关链接
· 多彩春节文化活动下基层:演百姓故事 为人民放歌
· 国家电网:我国春节供电充足 但节后仍将紧张
· 农业部进一步部署春节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 “春节”在汉代形成到唐朝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
· 青海省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