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创新社会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徐仁杰、赖臻)北京市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王霞的家里贴着一张社区地图,“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图,看见没有,地图上标注了我们小区所有的便民服务网点的位置,想办点儿小事情,上地图上找找,保准在社区都能办了。”大妈得意地向记者介绍。

    让王霞大妈赞不绝口的地图,是北京市大力营造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具体成果的体现。出门五分钟、十分钟、最多一刻钟,居民们买菜、吃饭、理发、看小病等需求意愿便能全部解决。这种就近享受“看单点菜”式的社区服务,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2010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会同市政府33个部门,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方式,共同梳理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既是北京市居民享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菜单”,也是政府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县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最大限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指导目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去年11月,北京市再次在全市首批完成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的645个社区开展服务项目需求调查,又细化出180项具体服务事项和标准。至此,北京市面对普通市民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西城区牛街街道春风社区结合回族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特点,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陆续兴建了民族敬老院、回民幼儿园,扩建了牛街礼拜寺、回民殡葬所,改建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吃药看病,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福利、助困、民族特殊需求等方面的十多家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机构依次坐落在街道两侧,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民生一条街”。

    生活在敬老院的回族老人马大爷感叹地说:“婴儿出生,有回民医院;学习成长,牛街有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回民中学;生活,有清真超市;养老,有北京最大的回民敬老院;无常(去世)了,有回民殡葬所。在牛街,从出生到死亡政府都管了,我们穆斯林生活得无忧无虑。”

    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增长,北京市便民服务内容也在逐渐增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今年将推动社区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增加便民项目,特别是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在社区具有支付能力的商业网点,增加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代收代缴服务功能。

    不仅如此,北京还将从企业资质、经营场地、从业人员、场地使用属性4个方面,对社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小发廊、小便民浴池、小洗染店、小餐饮店、小百货店、小食杂店7种低端服务业态改造提升。

    “在全市600个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建成1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已列入2011年北京市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内容。

    预计到“十二五”末,北京市将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在全市基本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全市社区城乡居民,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相关链接
· 北京:2011年将至少建设100万平方米产业化住宅
· 北京2011年计划再向社会组织购买300项公共服务
· 北京新增八百余种医保报销药品 群众减负超5亿元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北京暂不试点征收房产税
· 北京:违规办理社保补缴手续个人账户将被清理
· 北京市启动201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申报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