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让青春在基层闪光:“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五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写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五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 赵超)平慧强是一名普通青年,2006年从湖北民族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来到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乡,服务期满后又加入“三支一扶”计划,到乡中心卫生院从事支医工作,在基层扎下根来。

    在大山深处,在贫困地区,在地震灾区,活跃着一群像平慧强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力量,带来了希望和憧憬。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志愿者。

    五年前的春天,国家正式启动“三支一扶”计划,从当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并鼓励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扎根基层。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可以为农村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五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选拔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计划人数。

    五年来,“三支一扶”计划为基层民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也促进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悄然转变。“三支一扶”计划通过选派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就业观念的转变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树立了“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正确导向。

    与此同时,“三支一扶”计划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一批批“三支一扶”大学生奔赴基层,熟悉和了解了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深化了对国情的认识、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基层实践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三支一扶”计划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完善的保障机制。五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相继投入50多亿元,确保了“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生活补贴等待遇标准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基层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河北、山东、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制定下发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陕西设立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资金”,对招录选派到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1至3万元奖励,并落实了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此外,在服务期满人员流动发展上,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吸纳、组织企业定向招聘、考研升学、扶持自主创业、项目续聘等“十大通道”,确保了“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有效有序流动。截至2010年,共有9万余名“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整体就业率超过80%,其中大部分选择扎根基层。

    五年是一个阶段,“三支一扶”计划不会就此画上句号。目前,国家已决定继续推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从2011年起,再用5年时间选拔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新一轮的“三支一扶”计划,将以服务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目标,进一步拓展“三支一扶”计划覆盖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强服务期满人员就业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期满人员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打通渠道。

    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上,我们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

 
 
 相关链接
· 安徽将“三支一扶”大学生补贴增至每年14000元
· 河北省1000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将奔赴基层工作
· 甘肃通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考试严重作弊事件
· 新疆今年500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三支一扶”
· 江西:“三支一扶”大学生每月可获补助1300元
· 广西“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人数比上年增加近五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