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多重因素引发消费增速回落 扩大消费待长效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闻分析:
多重因素引发消费增速回落 扩大消费期待长效机制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雷敏)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与去年同期比,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有所回落。

    “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这个水平仍然比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要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5日在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说。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经济走稳、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农民收入实际增长14.3%,这是多年来少有的,是‘三农’政策实施和加强的结果。”盛来运说。

    在一季度进出口出现逆差的背景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强。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3%,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高于投资,甚至好于金融危机中的水平,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盛来运同时分析了一季度消费增速回落的原因:“这种回落既有主动调控的因素,也有政策回归正常的影响,同时也是前期增长比较快以后的一种正常调整。”

    今年以来,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纷纷到期,而楼市调控也进入关键期,很多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回落,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与汽车、住房这两大热点相关的消费出现了回调。

    从统计来看,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增速同比回落13.1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速回落25.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回落9.1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物价上涨和负利率的现状,也抑制了一部分消费。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1季度,虽然居民收入情况向好,但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

    可见,消费增速的回调虽然在正常空间,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了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2011年,扩大消费要从“优惠政策拉动型”向“制度环境促进型”转变,接续政策应更多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目前,商务部正牵头编制关于国内贸易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这项规划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末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未来5年,商务部将培育农村家电、汽车、摩托车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建材消费热点;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流通交易费用和损耗,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发展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养老消费,培育和规范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的服务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创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预计今年国内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将放缓,可能略低于去年。”黄国雄说。

 
 
 相关链接
· 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整治旅游强迫消费等问题
· 广西建立消费维权“私了”制度化解各种消费纠纷
· 青海省“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消费实现全面增长
· 黑龙江省发布消费警示:选购换季打折商品需谨慎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