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胡浩)卫生部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卫生部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目标是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了临床护理模式,使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负责,要求责任护士详细掌握病情,了解诊疗计划,及时沟通信息,明确护理要点,配合完成各项诊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也更密切了护士和患者的关系。
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在所有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共有1309所三级医院和3765所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中,516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中有部分医院已经在全部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郭燕红介绍,2011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争取到2011年底,全国至少有20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房。
我国28个省份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胡浩)据卫生部10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统计结果,除西藏、青海、新疆3个省(区)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外,全国28个省份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据介绍,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胁人口约7.2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介绍,2010年,卫生部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要求,对海南等8个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省份开展了现场考核评估。考核结果显示,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5个省份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以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小于10%,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至此,除西藏、青海、新疆3个省(区)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外,全国28个省份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她介绍,到2015年,为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卫生部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在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地区,持续供应合格碘盐,巩固防治成果;在尚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碘盐普及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在碘缺乏病仍严重流行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监测预警,及时对高危人群采取应急强化补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
卫生部:全国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胡浩)卫生部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护士数量增长迅速,医院的医护比已经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介绍,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截至201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70万,增长幅度为52%。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2。
据统计,在2010年注册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8%,中专学历的护士占46%。与200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护士的比例提高19.7个百分点,中专护士的比例下降了14.4个百分点,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方向发展。
郭燕红说,卫生部还将制定实施“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全国护士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配置标准,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拓展护理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