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同创美好共享成果——残疾人事业工作会召开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同创美好生活 共享发展成果
——写在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十一五’的五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全面完成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王新宪说。

    “十一五”时期,我国有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5所,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79.7万人次;接受社会救助的城乡残疾人达到5861.3万人次,累计扶持618.4万人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这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新成就。这其中,无不倾注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关爱。

    政策推进 发展带来新契机

    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需要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而且要着眼宏观,为残疾人生存、发展创造更大空间,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给残疾人带来长久的福祉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十一五”期间,一系列重要措施陆续出台,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第一次以党和国家的名义,提出了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措施。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保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了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规体系。

    《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阳光家园计划》及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残疾人驾驶汽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涵盖残疾人事业各业务领域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给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多措并举 实事惠民千万家

    “十一五”期间,通过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残疾人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康复是残疾人身心功能的一种回归,是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在831个市辖区和1676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4.5万个,配备32.9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水平,已成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特殊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中央投入资金35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93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0多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达到2700多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79.7万人次,376.5万人次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和培训。

    残疾人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残疾人状况是民生冷暖的重要指标。292万城乡残疾人获得临时救济,160.3万城乡残疾人得到定期补助。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4.4%,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比例达到96%。政府为参加新农保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新农保试点地区持证残疾人参保率达72%。

    中央和地方加大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建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544个,在建项目共计428个,筹建项目共计223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的残疾人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广大残疾人的热切要求。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中,共建立47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国内外演出700多场。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举办全国性残疾人体育赛事100余项次。残疾人运动员在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奋勇拼搏,夺得1100多枚金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志愿助残活动广泛推进,助残志愿者发展到530万人。对残疾人实施法律救助,提供法律服务,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残疾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100个城市开展了创建无障碍城市工作,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开展残疾人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并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为国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人权状况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成功举办北京残奥会、上海特奥会和广州亚残运会。上海世博会首次设立了残疾人生命阳光馆,向全世界宣传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我国重视人权保障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

    显然,在我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残疾人事业发展正乘势而上,大步前行。

    满怀信心 激情憧憬“十二五”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为广大残疾人构筑了一个新的希望。

    未来五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将被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生活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未来五年,将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未来五年,将建立起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未来五年,将安排城镇100万残疾人就业,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未来五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离我们不再遥远,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给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残疾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无穷的创造力,与健全人一样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残健共融,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文明标志,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闪光点,更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点。(记者 潘跃)

 
 
 相关链接
· 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通知
· 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 中国残联: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残疾人实现就业
· 陕西今年将投入4700多万元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
· 河南: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门槛再降
· 湖南举办专场招聘会 近千职位面向残疾人大学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